自由学习(17-18)(选)

 

 

17  改造学校——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观点(选)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会出现什么问题……所以为将来所做的最好的准备,就是在今天学会解决各种复杂问题。

我们的国家正面临危机。我国曾在商业、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上占据不可超越的优势,但现在这种优势正在被世界各国的竞争者吞噬……假如是某一心怀叵测的异国势力破坏了今日美国的教育成就,我们肯定会将之视为不可容忍的战争行为。但可惜的是,教育平庸这一事实却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

国王所有的骑兵和士兵,都再也不能把汉普蒂·邓普蒂拼在一起了。

以上这三段引用材料分别是对学习的见解、有关学校的联邦政府报告和一首儿歌,它们都反映出,要把学校改造成真正的学习社区和快乐源泉,改革者将遇到很多困难。如果我们不能给孩子提供解决复杂问题的经验,他们将很难迎接未来的挑战。为了不让孩子们对未来束手无策,我们必须在今天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一、“大批量生产”般的学习

20世纪,这种“大批量生产”般的学习模式对数百万人都很适用,为什么我们还要改变这种模式呢?世界变了,学校也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除非我们还希望回到工业时代,否则我们就必须让学校的学习朝着符合学生需要的方向发展。

教育仍然是个体获取生活幸福与事业成功的基石。有证据表明,高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都比未完成学业的群体更长寿、生活质量更高。

为改善学校的办学质量,过去10年里又实施了不少项目和活动,但作用都非常有限。我们不要把活动和真正的改变混为一谈,学校的变革还没有触及到如下这些本质的问题:1)如何从根本上长远地改变师生的互动模式,以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增加其学习的乐趣?(2)建立有意义的学习社区需要什么样的支持工作?(3)学校如何改革才能符合人的需要?

二、给学校管理松绑

学校被困在笼中,没有能力做出长期的、真正的改变。如果学校董事会、主管人、联邦或州的立法机构都只是要学校顺从于上级管理,并不要求学校想办法解决问题,那么学校将以同样的方式处理年级中或班级中的问题,而各班老师又会以同样的方式处理学生的问题。涟漪效应是可怕的,而最终受害者是学生!那些陷入恶性循环的学校最需要改造,需要我们付出最大的努力与智慧。这样的学校有许多分布在旧城区,其余的分布在乡村和郊区。要对这些学校进行实质性的改造,首先要从物质、情感和教育三方面的学习环境入手,进行思考和调整。规章条例、法律等是改造的必要保障,但这些保障必须是应学生及其促进者的需要而产生的,关注师生的需要;而不是由远离学校生活、不了解学校实际的人提出。学校是我们改革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学校应该成为社区的动力源泉,把远近的社区都联结到一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一个动态的学习社区。

三、由内而外的改革

过去10年的大量实践证明,学校改革需要从学校内部开始,由内而外地进行。上级传达下来的指令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老师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水平。

教师常常被上级指示牵着鼻子走,没有太多时间思考学校和课堂到底需要些什么、不需要什么。教师要做的事很多,但相应的资源却很少。老师需要时间来计划和学习新的东西,这是革新中一个很重要的过程。但现在美国的小学老师通常每周的教学时间都在30小时以上,远远超过日本(每周17小时)和德国(每周21小时)小学老师的工作时间。

一个筋疲力尽的人很难再创新,如果再给原本就很紧张的作息时间和课程加码,学生、老师以及学校中其他人都会不堪重负。我们不能给这个本身就要胀破的笼子再施加任何压力。虽然规定的学习时间还和一个世纪前一样长,但需要在相同时间中完成的课程和上级指示却已膨胀了若干倍。学校不应该是简单地由学校管理、教育、教和学组成的四面体。只有当师生的互动关系变得更平衡,“学校”的概念得到更新,老师和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合作学习者,从每个学生的幼年开始,迈向终身的合作学习。

四、真正的改变

自从《国家处在危机中》的报告正式发表后,很多学校通过改革的努力,逐渐实现了一些改变,比如定点管理、国家统一测验和资格认证、学校组织多样化、社区咨询等。但就改革的实质方面而言,我们的工作应该改变师生的基本关系,使教师由信息的给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由信息的接收者变成了主动的构建者;我们的工作也应该改变学习环境,用广阔的学习社区取代原来封闭的教室。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改革。

我们对学校改革话题的讨论是从“将学校改造为学习社区”开始的,下面我想转换一下话题,谈谈我童年时代的学习经历。在进行教育改革时,我们常常会忽略整个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儿童。

童年的奇迹

孩子们的问题源源不断,好奇心也永无止境。小孩子总是急切地想找到答案,他们想动手做、想创造。他们用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和手时时刻刻不停地吸取信息。他们坚定、好动、主动、不知疲倦。他们贪婪地接收信息、吸收知识、学习语言、练习技能。他们用一生中再也不能超越的速度不断地学习着。

接着,他们受正规教育的时间到了。他们将走进学校,他们会发现什么呢?可能性太多了,但在此我想以两个极端的可能性为例,因为大多数学校的教育方法、态度和过程都会处在这两个极端中间的某一点上。

(一)迈向“教育”的路径

这是一个小男孩到学校学习的第一天。他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因为这意味着他又长大了一些。他看到过许多大哥哥大姐姐每天早上上学,下午放学。但他也对学校感到一些害怕,因为学校毕竟是个新环境,可能有许多令人害怕的事发生。他听人说过关于学校里的惩罚、成绩单、友善的老师和凶巴巴的老师的故事,他也听过其他学校里发生的高兴事和伤心事。总之,学校对他来说是个未知世界。

小男孩被带到自己的教室。教室里的桌椅摆得整整齐齐,他的座位就在其中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他的书本文具也都放在桌上了。他的老师是个公事公办的人。老师先对学生们很勉强地笑了笑,接着就开始介绍学校的规则。老师告诉小男孩:不能随便离开座位,即使是想上厕所也要先举手获得许可后再去;不能和自己周围的同学讲话,即使小声讲话也不行,任何人都不能制造噪音,除非老师点名让你说话。小男孩想起昨天自己还随意地动啊、喊啊,和小伙伴们玩得很开心;在学校里就再也不能这样了。

开始上课了。大家先是读课文,然后读黑板上的字、词。老师讲了讲,然后点名让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那个学生回答得很好,赢得了表扬。老师接着又让小男孩回答另一个问题,但他犯了一个小错误。“错了,谁能告诉他正确答案?”老师询问其他同学。许多学生都立刻举手并做出正确回答。小男孩觉得自己真笨。他想了想,然后斜着身子小声地问同桌他为什么犯了那样的错误。老师看见了,从讲台上走下来,站在他身边,以示意老师正在注视着他,他必须遵守课堂纪律。

下课了。课间活动真有趣,大家可以自由地闹啊跑啊,还可以做游戏。但这样的好时光太短暂了,只有十分钟。第二节课的上课铃又响了。小男孩已经心不在焉,身子也动来动去,好不容易等到了吃午饭的时间。直到全班学生都安静地排好队,老师才允许大家到学生餐厅去吃饭。

这个孩子的受教育经历就这样开始了。他可能还不能用言语表达,但就在这一天中,他已经牢牢记住了很多经验,比如:

·学校里没有发泄多余的体力的地方。

·要遵守学校的各种规定。

·如果不服从,将会受到惩罚。

·不能犯错误。

·因犯错误而受惩罚是耻辱的事情。

·天生的兴趣在学校里都得不到重视和发展。

·教师就是训诫者。

·从整体来说,上学不是令人愉快的经历。

这天放学回家后,小男孩问他父母:“我还得上多久的学呢?”很快他就会明白,这个痛苦的过程还长着呢!年复一年,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小男孩还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绝大多数教科书都很无聊。

·和老师意见相左是件冒险的事。

·如果不想学习,有许多方法可以混日子。

·只要不被抓住,撒谎没有什么不好。

·涂鸦和做白日梦可以使时间过得快一些。

·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会引来同伴的嘲笑。

·实用的知识一般都是在校外获得的。

·学校不鼓励创新。

·教育最重要的两部分就是考试和分数。

·许多老师冷漠、不留情面、让人讨厌。

不难想象,抱有这样想法的学生一定在每天上课时都期待着下课、期待着放假。他们渴望毕业,毕业就意味着从无聊、束缚和压迫中解放出来。

这就是其中一种受教育经历,我相信观察和研究可以证明,目前数百万的儿童和青少年都有这样的经历。我相信这一观点并不为过,孩子们的亲身说法将有助于你辨明是非。

在第12章中,Ellen Brantliner所报道的低收入家庭学生所受的侮辱有利于证明我的观点。某研究者在加州北部某小学进行过访谈,题目是“你希望你的学校和社区发生什么改变”,学生的真实回答也支持了我的观点。我和Barbara Levin(一个教龄超过17年的老教师,最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教育博士学位)将这些学生的回答整理如下:

我们希望我们的学校和社区在以下这些方面发生改变 :

1.我们需要更多合作。人们都说“生活竞争过于激烈”,也知道“这不利于孩子们的学习”,但同时他们没有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合作,真是自相矛盾。

2.青少年加入帮派的问题很严重。“警察、政府、总统、副总统以及市长都应该在问题恶化之前给予青少年更多援助。”“青少年加入帮派是为了获得一种家的感觉,他们想获得一种安全感。”“帮派中的青少年希望得到爱、归属感和同伴的关怀。”

3.我们对滥用酒精和药物的青少年感到担忧。“同伴压力是问题来源之一。”“媒体的压力使情况恶化了,媒体给青少年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对。”电视、广播和贩毒者都应该对此问题负责,此时“媒体应该正确引导,帮助青少年克服这个问题。”

4.对女孩来说,性虐待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5.我们希望有更多课外活动或校外活动。

6.没有适合女孩参加的课后体育运动。

7.学校里存在不同文化的冲突,学生用各自不同的语言相互议论。

8.我们希望开语文课。

9.因为毒贩子和其他一些人对学生纠缠不清,许多学生都不愿意步行回家。

10.我们需要干净的澡堂!请给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我们会觉得学校一点都不重视我们。

11.我们的学校太脏了!!!“请学校花钱清理校园、粉刷墙壁吧。”“如果有大人物来我们学校参观,看到遍地垃圾、墙壁也污秽不堪,他们一定不会觉得这是什么好学校。”“其他人会以学校的面貌来判断学校的好坏,他们会觉得我们的学校是所破学校,这里的学生也是差学生。”

12.我们想受到真正的教育,学到有用的东西。“我妹妹已经四年级了,还在学除法。”“有的老师根本不懂得如何教学生,他们只是让我们不停地做作业、交作业。”“老师也需要听听学生的意见。”

13.有的老师太偏心。“我们班的老师偏爱柬埔寨人,轻视黑人。”

14.老师也需要学会彼此尊重,不要彼此看不起。

评  论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清单时以为这是高中学生的意见,后来我才知道,这其实是小学6年级的几个女生对辅导小组的一个老师所表达的意见,她们的意见着实让我吃惊。我能从她们的发言中感觉到她们对学校的失望与愤怒,但我也能感觉到她们愿意给予积极的支持,帮助学校和社区解决这些问题。她们的发言给了我一些信心——情况总能改变的,问题总能解决的。

学生们大声呼吁自己需要得到尊重和公正的对待,需要一个干净、安全而温暖的学习环境。我相信这些学生比较公允地表达出了许多学生的情况和感受,正像我们在某些旧城区学校以及其他学校里看到的比较恶劣的条件。在这样的学校中,最大的受害者莫过于学生。这样的情形让人心寒,但它仍有改造的可能。

(二)通向“学习”的路径

让我们来看看另一种截然相反的受教育经历。今天是一个小女孩上学的第一天。班里的气氛友好而随和,老师热情地祝贺她加入自己的班级,并把小伙伴们一一介绍给她,小女孩的害怕与担优一下子减少了许多。开始上课了。学生和老师一起围坐成一圈,老师告诉学生教室里有许多东西,可以做许多活动,只要感兴趣就可以去做。小女孩的担忧消失了,她仔细打量着整个教室。这里有各种各样有趣的东西:书、地图、图片、积木、橡皮泥和其他一些玩具,孩子们很快就融入这个环境里。小女孩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讲异国风情的图片集,她觉得上学很有意思。

老师把全班学生又重新召集回来围坐成圈,并邀请小女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小女孩就讲了她和妈妈去动物园玩的故事。老师根据她讲的故事在黑板上画了图,并写上了字母和生字,然后教大家看图识字。第一天的学习就这样开始了。

上学的第一天小女孩学到了什么呢?她学到了:

·她的好奇心得到了鼓励。

·老师很友好,对学生无微不至。

·她可以靠自己或在老师的帮助下学到很多新东西。

·她可以自发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她可以在小组学习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她可以得到作为人的基本的重视。

不用再说了,我们也能想象,小女孩以后的学习生活将像这美好的第一天那样延续下去。在这个人本主义取向的学校里,她将来的学习生活必定会有以下这些特征:

·在关于自己愿意学什么和需要学什么的问题上,她有部分选择权。

·她比其他学校的学生在数学和阅读方面都学得更快更好。

·她的创造性得到了发展、发挥。

·她变得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她变得更自信,更加喜欢和接纳自己。

·她发现学习很有趣。

·她希望继续在学校深造。

·她喜欢并尊敬自己的老师,她也发现老师同样喜欢并尊重自己。

·她在学校里为自己广泛的兴趣找到了合适的生长点。

·她发现了知识的源泉,即如何找、到哪里去找自己想要的知识。

·她阅读了大量有关时事的材料,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她发现学习有时很难,需要专心致志、坚定不移,需要良好的自制力。

·她发现学习很有价值。

·她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来完成任务,实现目标。

·她靠自己一步步变成了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最重要的是她学会了如何学习。

 五、我们的发现

·是什么创造出第二种学习经历?通读这本书我们能发现: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肯定,存在的态度与方式创造了学习的氛围。

·我们可以帮助师范生成为学习的促进者。

·我们也能通过短期集训帮助在职教师形成学习促进者的态度与方法。

·如果学校管理者可以为教师提供促进性环境,教师能更快更好地掌握促进性教学的方法。

·研究与经验表明,在促进性的课堂上,学生学到更多东西,能解决更多问题,表现出更大的创造性。

·我们发现,不论是小学老师还是研究生导师,他们都能发现许多独到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习、选择与成长。

·促进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责任心、自律性和工作能力。

·简而言之,我们认为,任何老师都可以做到对学生更真实、更善解人意,更关怀学生。

·促进性的环境比传统的教学环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指导性、选择的能力以及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的意识与能力,以使学生学到更多东西。促进性的学习环境也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从以上阐述我们可以推断出:每个学校都希望自己变成自由学习的场所,都希望自己学校能使教师和学生的人性得到彰显。但问题并不这么简单。我们强大的教育体制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结合得过于紧密,对改变有很强的抵制性。我们的文化中,诸如工业、政府、婚姻以及家庭等组织,为适应时代的变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学校总体上没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六、没有反馈

我认为对任何改革来说,最大的拦路石莫过于没有反馈。没有反馈即意味着学校无从证明自己改革工作的持续效果。

(一)从学生那里获得信息

其实对学校来说,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就像我们在本章前面举的那个例子,只要问“你希望你的学校和社区发生什么改变”,学生就会提供详细的反馈意见。对这些信息的分析研究,可以显著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寻求反馈的过程也不必兴师动众,只要在毕业班进行调查就可以了,两次调查间隔三五年。调查只需使用简单的匿名问卷就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问卷的题目可以借鉴如下内容:

·描述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自己需要的学校活动。

·列出两项或两项以上你希望开展但学校没有开展的活动。

·简要列出几项你自认为从中收获最多的经历(关于教师、学生、课程、科目或活动等内容均可)。

·你觉得哪些经验、课程或活动纯属浪费时间。

·你认为学校的生活在大多程度上为你将来的生活做好了准备(非常好一较好一一般一不好一非常不好)?并请你解释一下你的回答。

·你是否认为学校某些地方的改善可以使整个学校好起来?请列出这些可以改善的方面。

学校也可以向家长和社区成员发放问卷。休斯敦的学校就曾向家长和社区成员调查对学校过去三年的意见。除问卷调查外,学校还可以派一名外出访谈员,从接受过问卷调查的人中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个体,对相同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这有利于获得更深入的资料,揭示出一些以前没有想到、问卷中没有包含的问题。该访谈员要将问卷和访谈得到的信息进行总结、整理,最后的报告应该包括访谈中提到的人名、课程和管理者的次数、内容等信息。这份总结报告将分发给所有的教职员工和管理者学习,并以此作为来年工作计划的重要参考信息。国家城区教育中心对各学校的学术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制成了一份学校情况概览表,分发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手中这份概览表是以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反馈、教师和家长知觉到的学习氛围以及对师生课堂互动的观察为依据制定的,其中一部分已经在第13章中(表13-1)报告过,还有部分数据报告的是学生在学习活动的选择上的自由性。这份概览表是秘密地提供给各校教职员工的,大家的反应都非常积极。教职员工、管理部门和家长都用这份概览表的信息指导自己调整工作,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LISAM自评工具也是一种不错的寻求反馈的方法。教师还可以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录音,从回顾课堂实况中获得宝贵的反馈信息。

我很清楚,自我分析虽然能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但反思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也许许多学校正是因为害怕这个痛苦的反思,而不愿意进行自我分析。如果我们拒绝反思,意味着我们不愿去了解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的情况,也永不能知道他们学得怎么样。当然,有责任心的教育工作者都会甘愿冒这个风险,因为这将给他们的工作带来巨大的进步。我们已经在教师、教科书和教学设备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当然希望这所有的投入都有价值。学生的反馈可以令我们知道学生对学习环境和课程内容的接纳和整合程度,还可以令学生意识到自己对塑造自己的教育过程是有影响力的,令他们能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们只要再多付出一点点就可以得到这么丰厚的回报,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在评价学校、管理者、老师及课程时,我们不能以学生的回答作为唯一的依据,但学生的回答确实对指导工作有巨大作用。

(二)对顺从者的需要

对顺从者的需要是造成学校难于改变的另一个原因。我们的社会以工业、科技和军事的强盛为目标,这样的社会不正是希望拥有大量的顺从者来维持自己的稳定运行吗?如果问其他人“我们的社会是不是需要大量的服从者”,一定很少有人会公开赞同这个说法。但实际上,大家在潜意识里都认可,学校就应该给社会培养听话的、顺从的人,易于领导的人。太独立、有主见的人往往会把社会搞得天翻地覆。为了便于工业的发展,军队的团结,还是用那些在学校里就很听话的人比较好。

从我们现在的处境来看,这种人才观简直是鼠目寸光。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能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个体;而只有“以人为中心”的学校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三)不愿与人分享权力

掌权者通常不愿意与其他责任人共同分享权力,这是造成教育工作者难以改变的又一个原因。学校的管理者害怕与教师分享学校管理的权力,而教师又害怕与学生分享班级管理的权力。和别人分享权力真是太冒险了,还是待在原来那种权威结构(即层级结构)中比较舒服,因为这种结构在我们的社会中根深蒂固,再熟悉不过。但从更深层次来说,这说明我们害怕实行真正民主的社会制度。从理论上来说,广大人民所做的决定往往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忽视这一点。我们国家建国的根本信念之一就是,谁将承受决策的结果,谁就有权利参与决策。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忽视这一点。约翰·肯尼迪在这个问题上有一段很精辟的表述:

我们不怕让美国人民在困境、在外来思潮、在异教以及冲击性的价值观面前自己做选择,我们相信美国人民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一个国家不敢让他的人民自由判断对与错,那它就是害怕自己人民的力量。

我们并没有认识到,我们的国家尚未独立之时所流行的一个口号——“无代表权即不纳税”——所传达的深意是与我们国家的每一项制度息息相关的。如今对我们学校而言,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无学生参与即无课程;无教育政策受影响者之表决权即无教育政策。”本书坚持认为,以对人的基本信任为基础,民主道路是有效而可行的教育之路。也就是说,为了在自己的学校实行民主原则,教育工作者必须给予学生一定权利,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的受教育过程。这种观点得到了当今社会诸多证据的支持,在班级中实行民主原则具有重要意义。看着孩子们可爱的脸,我们就仿佛看到了将来;明天带领我们社会前进的人,此刻就坐在我们的教室里。我们想要一个怎样的将来呢?

七、最紧迫的问题——我们是维持现状还是改变现状

现在我们要说到最具挑战性的一个问题了。作为国家的公民,我们到底希望学校给我们什么呢?我们对学校的毕业生有什么期望呢?我们的社会到底需要或者想要什么样的年轻公民呢?

我们在前面已经证明过,不同受教育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个性的个体都可以在负责任的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学习促进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很人性化的环境,其中充满理解、关注和启发智慧的刺激,学生都变得更热爱学习、更独立、更有自信、更富创造性。同时,促进者也在这个环境中找到了真实的自我,当然他们也十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几十年的研究与经验显示,“以人为中心”的课堂比传统课堂的学习效率更高。当老师逐渐掌握了促进者的方法,学生的出勤率、道德观、蓄意破坏的行为等也随之出现改善的趋势。经过不断努力我们发现,其实“以人为中心”所依赖的原理与历史悠久的民主精神所传达的价值、目标、理想是一致的。

我们选择了改革,就要勇敢面对随之而来的风险与障碍。培养完整的人、信任人、将自由与责任统一起来,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虽然实现其中任何一个都不容易。我们选择改革,也就选择了挑战自我,我们的思维、生活方式以及师生关系都将随着这场变革发生变化;这个选择还意味着我们要为民主理想的实现而献身。

最后,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我们要回答两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可以在现有条件下开始改革吗?改革的第一步该怎么走?

八、蜕  变

黑脉金斑蝶是人们公认的自然界最美的生物之一。但生命之初它只是一条丑陋的毛毛虫,从毛毛虫到花蝴蝶,黑脉金斑蝶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蜕变过程。如果我们的学校也想从现在的苍白无力变得生机盎然,也必定要经历黑脉金斑蝶般的蜕变。和蝴蝶的蜕变一样,学校的蜕变过程也要经历好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从上一阶段汲取足够的能量。对学校而言,不存在一个最完美的模式。如果要我设计一个对所有学生、老师和教育工作者都适用的模板,我就以“以人为中心”的模式为目标,不断向它靠拢。实际上,我们已经具备了一些实现此种转变的必要而有效的条件。

条件之一是“一致性”——学生的学习经验与生活是一致的,促进者是表里如一的;另一个条件是给予学生“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还有“同感”——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就像是从学生的眼睛里看到的世界一样;“反思”——促进者对周围的现实条件进行深刻的思考,然后以最有利于学生的方法行事;最后一条是“觉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环境中存在的一致性、接纳性、同感和反思。也就是说,仅仅是老师创造出以上各个条件还不够,还必须要学生体会到,理解它。

九、学习社区

以上各必要条件是起点,那么“以人为中心”的学习社区的构成元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至少有四个答案,已经列在下面,这四个元素是建立真正的学习社区必不可少的。我相信你还能想到更多答案。

1.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成人,家长、老师、各级管理者以及其他成人之间,要建立紧密的合作网络。

2.关怀的社区——关注包括学生和促进者在内的所有成员的需要。

3.主动的社区——解决目前存在的复杂问题,搞清楚“已知”,由此确定下一步“需知”的东西。

4.及时的学习——知识有多种获取的途径,不受地点与方式的限制,不必囿于老师和书本。

下面我将对每个元素进行详细地阐述,看看它们是如何相互配合,共同支撑学习社区的。

(一)合作的网络

我们国家中,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孤立——年轻人和年长者格格不入,学校和社区很少联系,孩子和家长有隔阂……孤立性已经由社会蔓延到学校。很少有成人(包括家长)愿意花时间关心学校的事情,学校也很少以积极的方式主动向家长或其他社区成员寻求帮助,或鼓励他们给予学校帮助。

如果我们真心想建设健康的校园,培养健康的儿童,我们就不应只是通过纳税的方式支持公共教育建设。我们应该投入更多,至少我们自己应该参与对儿童的教育。学校不应只是在学生出问题时才与家长联系;教师和管理者应该走出校园,将社会上所有利于儿童及青少年成长的人力和财力引进学校。这个工作可能出现急功近利、昙花一现的情况,也可能通过长期的付出真正促进儿童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应该区分二者,致力于后者的实现。

邻近的社区  人们头脑中的学校社区通常是指邻近居住的家长、学生和少数其他人,但我认为学校社区的范围要比这大得多。从地理位置来说,学校的社区有近有远。近的社区由在学校周围居住的人们组成。所以,即使是近的社区,也不只包括家长及其子女,还包含所有住在附近、跟这一带所有儿童及青少年的教育有关系的成人。从历史上来看,许多社区学校都不只是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的需要。在过去的100多年中,学校一直是其所在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常常在晚上和周末办移民夜校或开展社会、社区团体活动。至今仍有很多学校为整个社区的居民提供服务,有的学校甚至能吸引来自全城各个地方的人;有的地区性的乡村或郊区学校还会面向全郡招生。邻近学校社区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

远距离的社区  随着邻近社区的概念发生改变,远距离社区的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较大的城市、郡或整个国家都可以是大社区的一部分。在当前的工商界,公司集团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当地所有的加油站、电影院和便利店都可能是由一家公司连锁经营,而不是由每个小社区自己经营,决策也不仅仅是该服务点所在的小环境制定。对学校来说也是这样,如果学校提供的服务与大环境的整体决策脱节,学校和社区将产生隔阂。

当今的学校应该主动到社区中去,和他人、组织、公司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和关系网络,使他们也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股东”。就学校所拥有的商业或社区合作伙伴(不论是近的还是远的)的数量而言,中心城区的学校比该学区其他学校更占优势,差不多是后者的3倍。商业单位参与学校建设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公司领导者们认识到学校不能继续孤立下去,否则在未来的若干年内,社会将缺乏受过良好教育(而不只是训练)和有技能的人;二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和关系网络可以帮助学校、教师和学生打破封闭,走向真实的、开阔的生活。处在偏远地区的公司领导人的主动参与,可以鼓励公司在当地的服务点关注学校及周围社区的发展。这样,即使大集团公司离学校和社区很远,二者也可以成为亲密的合作伙伴,成为学生、教师、家长和管理者的有益资源。

(二)关怀的社区

学校的关怀应该是真诚的,真诚与否首先便体现在其建筑风格上。在我访问过的绝大多数学校,老师以及其他人的关注带给学生积极的影响;而过去100年中所修建的厂房般的校舍则体现不出关怀的温馨,这是不重视人与人之间互动的表现。

社区要体现其关怀的特质,首先其规模应该足够小,便于学校中的人相互认识。现在,我们的高中很少有学生人数不到1000的,平均规模是1500-2500名学生;而那些学生人数在3000-4000的学校则完全是遵循“越大越好”的原则修建的。通常说来,越大的东西越划算,修建一所大规模的学校当然比修建若干所小型学校花费的建筑经费少。但从长远来看,住在这个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会觉得人与人之间疏远、冷漠、无趣,人们在身心健康上承受的损失是节约下来的一点点钱所无法弥补的。

重新设计学校的结构  虽然全校师生每天都从一个大校门进进出出,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一般都比较陌生。有一个高中老师曾这么对我说:“我现在还记不全班上学生的名字;不过还好,这个学年才刚开始,日子还长着呢。”其实当时已经开学三个多月了。我们不能奢望把已经建起来的大片校园、校舍拆掉,再重建起小型的学校。但不少学区已经找到了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保留已有建筑,把全体教师和学生分组成若干个“家庭”。圣地亚哥学区的O'Farrell社区学校就是采用的这种结构。学校将1300名学生划分成9个“教育家庭”,每个家庭在大教学楼里拥有一定的自己的教室空间。学校还撤销了教学顾问和副校长等职位,把这些人力资源安排到了更需要他们的地方—课堂。芝加哥的Dett学校和新奥尔良的自由学校都没有管理者。第6章曾详细介绍新奥尔良自由学校的情况,Bob Ferris一直是以老师的身份在该校工作,直到学区要求该校一定要设一名校长,否则就关闭该学校。Dett学校则只设置副校长一职,职能是从社区中挑选专家做兼职教师,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社区资源。如果一个学校希望改变其原来工厂生产般的监督模式,实行“以人为中心”的促进性教育模式,那么,资源的重新配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体现在个人行动中的关注  一个关怀的学校也需要个体用言行来支持—倾听对方的心声;自然、友善的玩笑;人与人的相互帮助;真诚地为别人的成功表示祝贺;对来访者报以问候的微笑;即使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也尊重他的观点;发自内心的关怀,记得那次我走在费城Amy-6学校的校园里,一个家长迎面走过来跟我打招呼,并问我是否需要引路。我后来从学生嘴里得知,这位家长是学校特地从社区聘请来为学生服务的,虽然薪金很微薄。家长们在学校扮演着安全卫士的角色,但当学生遇到烦恼时,他们也会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为你排忧解难。

Amy-6是费城中心城区的一所公立学校。在这里,老师常常会给予学生热情的拥抱。一个长得很高大的初一学生说:“如果学生不习惯这种私人的接触,老师会用美好的祝福代替拥抱。这让我们觉得自己在班上很受欢迎。”另一个学生也点头赞同:“为了对得起老师的拥抱,学生会尽力去做那些值得的、有意义的事,这让我们觉得自己是个重要的人。”

体现在倾听中的关注  本书中讲到的各所学校都以各种方法听取学生的意见。无论是在HSPVA, Amy-6、新奥尔良自由学校、Dett,Montefiore,还是在O'Farrell社区学校,学生都会和教职工定期集会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为彼此生活中的纪念日或事件进行庆祝。每位校长也有专门面向学生和教职工的工作开放日。对开放性的示范可以在全体社区成员中产生涟漪效应,脚踏实地地按信仰去做要比仅仅嘴上说说重要得多。

犯错误也是重要的一课  充满关怀的学校把学生犯错误也看作学习过程的一部分。一个人不会因为犯错误就使人格受到站污,相反,他可以看清自己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做。本书中所讲的绝大多数学校都是把测验当作学生自测的工具。只要学生觉得自己有进步了,就可以用测验检测自己的学习水平。这些学校中大多数都认为,传统的测验过程在今天只起到了对学生进行考核和分类的功能,这不能帮助学生弥补不足,所以到最后导致大量的学生学业失败。绝大多数以人为中心的学校都采用文件筐系统(其中收集了学生所有的作业、作品或自测试卷,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来记录学生的学习经过与结果。在HSPVA,学生每年要与老师进行两次会面以获得关于自己文件筐的反馈,并与老师讨论自己目前学习的进展情况。新奥尔良自由学校从来不给学生打分,学校都是通过文件筐和老师对学生学习经历的记录进行反馈。这两所学校已经成功运用这种方法超过20年了。

如果考试早已不是社会的要求,我们为什么还要浪费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准备州里的或国家的标准化测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教育学教授Mary Lee Smith研究了在小学中测验对教学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测验严重地减少了有效教学时间,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变得狭窄,老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与标准化测验的形式接轨,其教学能力受到严重损害。

为了避免师生再把宝贵的学习机会浪费在对付测验上,最好的方法是不定期的随机选几个学生进行测查。没有人知道下一次测查是什么时候,也没有人知道谁会被选中做测验。测验结果也不会出现在任何学生的档案中,它只是为学习社区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部分重要资料。

评  论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和关系网络以及建立关怀的社区,这都是在强调关注学习社区中的每个成员及其生活质量。让老师真心地想留在学校工作,让更多老师想到我们学校来工作,让学生热切地寻求更丰富的学习机会,这就是我们的目标。虽然各个学校的规划与使命不同,但对该校所有成员来说,无论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完成使命的过程就是共同承担的过程,这需要每个成员的主动参与。

(三)主动的社区

为了有更充分的准备迎接今天的挑战,我准备对“社区”以及“学校在社区中的功能”这两个概念进行重新定义。苹果电脑公司的新产品一一取名为“牛顿”的手提电脑已经能通过手写板识别手写体文字,但它必定会被语音识别的电脑所取代。科技尚在不断发展,教育名词的概念也要推陈出新。

两代人的活动中心  在学习社区中,两代人的活动中心就是儿童和老人一起在此学习的地方。在绝大多人眼中,这两个群体的人是放不到一起去的。但在学习社区里,他们可以一起享受社区为他们提供的语言、艺术和计算机课程。这里还有儿童或老人的日间看护组织。例如,位于西维吉尼亚查尔斯顿的首府高中专门为在此学校读书的成人提供婴儿日间看护。婴儿看护者通常是年长的社会志愿者,他们和孩子及其父母相处得很好。这里也为附近的社区成员提供扫盲培训,通常是年长的学生帮助年幼的学生。休斯敦阅读委员会目前就在学校、公司和图书馆进行着多个扫盲活动。

学术团体  说起学校这个词,许多人都有负面感受,对许多在校学生和曾在学校有过失败经历的学生或成人而言更是如此。但学习社区将改变大家对学校的态度。学术团体就是由学习社区中具有相同兴趣的学生和促进者组成的组织,他们可以就某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会面、讨论。学术组织兼具组织性、灵活性和自由度。原来那种大批量生产般的中学运作模式已经开始改变,以后不会再有铃声和扬声器,每节课不会被限制在45分钟,学生餐厅不再拥挤,走廊也不再肮脏。学术组织的运作与每个成员都紧密相连,每个成员都必须参加活动。同时,行政人员、厨师、清洁工都可能和学生与促进者一样,成为该学术组织的成员。

扩展家庭  一个主要负责的促进者和一个学习小组组成一个初级家庭,即学习者之家。之外有一些扩展家庭成员将参与到家庭的活动中,他们主要负责举办研讨会、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反馈。这样的成员在HSPVA40名。因此,HSPVA每年在每名学生身上会多花费150美元。学校还从校外请来促进者,他们通常是从事某行业的专家,能给师生带去最新的理念。校园外面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把它们请进来。

时间安排  每个人花在学术组织活动上的时间因人而异。每个学生都必须签署学习契约或任务报告,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促进者之间的会面也必须连贯、不间断。评价以自评和文件筐评价为主。高风险的标准化测验只在必要时随机抽取少数学生进行。在学术组织中,学生都对自己的学习负有一部分责任,这个组织促进了学生的责任感。作为整个学习社区的一部分,各个学术组织要相互合作。学校将学生以前用于啦啦队和球赛的精力引向社区服务,学术组织和社区可以通过许多途径结合起来,达到共同的目的。

一个主动的学习者社区既关注学习者的外部成长,也关注学习者的内部成长。学术组织是连接邻近社区和远距离的社区的门户,是社区的中心,也是为所有成员提供支持的地方。年级较高的学生既可以是低年级学生的辅导员,也可以帮助成人。在一些特别设计的课程中,家长可以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总之,一切皆有可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James Comer在他的多所合作学校中都加入了精神健康教育和服务,Hogg基金会也在许多学校建立起校内精神健康中心。学习社区分布在全国各地,却还寥寥可数。

在主动的学习者社区中,整个学校的作息时间、课堂时间长短、学校规模和课程都应该随着现在和将来学生需要与兴趣的变化而变化。但有一点始终不变,那就是灵活性与责任心始终都是主动学习环境的主旋律。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研究多元智能时,以个体或团体完成项目的过程为研究对象,因为这个过程更能精确反映个体在校外的真实生活中的行为,以及他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智力种类。我们要利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来减少学生对课本和教师的依赖性。

(四)及时的学习

假如老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人们需要传播知识的需求也要相应改变。有个故事可以做比喻,福特公司发明了汽车生产流水线,相应地,他们用储存零部件的方法来满足流水线对零件的大量需求。如果储存零件及所花费的劳动力代价足够低,同时公司又需要这些零件,此法也还是能满足生产需要的合理方法。但如果公司不经常使用这些零件,储存的费用就等于浪费了,成本将大大提高。美国工业将存货问题看作是可以通过加强控制、管理和技术来解决的问题,而不会意识到这样做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妥,因为大家普遍认为,现在不用但将来可能有用的东西最好存起来,何必要浪费呢?

20世纪70年代时,日本的汽车市场开始寻找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方法,他们首先裁掉的就是零件储存环节。日本的厂家不用自己储存零件,他们如何及时地给生产线供货呢?答案是其他汽车或零件制造商会在一个公司发出需求时及时做出反应。其运作是这样的,如果某公司需要某种零件若干,它把定单发给零件供应商后,零件供应商会在两天内把货送到生产线上,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一批货需要数月的周转。及时的反应使汽车工业节约了零件在闲置时占用的储存空间、金钱、时间和其他资源。减少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既是一个过程,也体现了一种价值观。

工商界的领导者们这样描述这种价值观:

·“及时”不是由高层管理者在一夜之间做出的闪电决策……“及时”……要求高层管理者有足够的领导能力、舍得投入精力,而且整个工作程序中的每个员工都充分理解和认真执行安排。

·从人开始。不管设备有多么自动化,改进工作都必须从人开始。那些已经迈出改革步伐的公司,都把物质方面的收益归功于工人和管理者的改变。

·所谓及时系统,就是把所需的材料在生产某产品恰恰需要它时及时送到必需的地点,时间上要正好。只有当管理者、工人和供应商为解决问题精诚合作时,才可能做到真正的“及时”。

我一直不喜欢把商界的方法用于教育,因为我觉得那些方法太过功利,只重结果不重人。但对于“及时反应”这个观点,我觉得它和教育有某些相通之处,如果我们把“知识”看作“零件”就很好理解了:知识不用都储存在学生脑子里,遥遥无期地等待着被使用的那一天。其实学生是可以及时补充需要的知识的。任何知识学后不用都会被忘记,更何况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知识。Pepperdine大学的经济学教授Gary M.Galles在他的题为《毕业生会很快忘记所学的东西》的文章中写到:

说到有用的教育改革,我首先想到的是要让学生觉得他们学的东西有价值……如果学生认为他们所学的都是些不值得识记的东西,那么任何内容的改革都不可能遏制住日益高涨的“平庸思潮”……既然学生已经认定学的东西没价值,他们的学习只不过是做些表面工作,比如把笔记抄写得很好看之类,而根本没有把心思花在理解这些“无用”的内容上。

……学生是喜欢学习的,但他们不会因为这些话是老师讲出来的,于是就逐字逐句地记住。其实,学生的这种态度对教育是件好事。总之,学生质疑所学知识的价值是件可喜的事,这说明学生的智力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不正是教育的目标吗?

如果知识不是储存的,那么学生该如何学习?学生可以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收集、学习有关该问题的所有信息或知识,及时使用所学的知识。这样,老师就真的成了学习过程的促进者,通过模拟问题情境、研究课题、小组学习、主客体互动、探究和发现等方式,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老师就成了资源的组织者,协助学生创造一个动态的学习环境。

在过去的100多年中,知识都是由老师和书本传递的。在当今世界,知识面临着一个寿命的问题,知识的有用性和准确性都更新很快。有人估计,在某些领域,有用知识的半衰期从20年逐步降到了不到5年。1970年,一位从牛津大学毕业的化学教授称自己所知的一半知识都已经不准确或过时了。

把技术当作工具  科技的发展已令人叫绝,但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人始终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元素。在学习社区中,老师的角色已转变为促进者。老师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人们把老师身上的“专家”重担卸去之时,就是人们真正意识到学习的真谛之时。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科技模拟问题情境、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机就是更新与提取信息的高效能工具,但目前计算机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没有突出表现。这可能是因为各个学校里计算机的利用率太低。许多学校虽然建立了计算机实验室,但平均每个学生每周利用计算机学习的机会不超过一次。

手提电脑的使用是信息提取的又一场革命,而且绝大多数学校从财政上、制度上都有望在5年内为学生提供手提电脑的学习。这为每个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知识世界的大门,那时,老师作为信息提供者的角色就彻底转变了。这不是天方夜谭,这个理想迟早会实现。

但我们不能等着计算机普及了再进行及时学习,我们随时都可以进行及时学习。除了拥有“扩展家庭成员”的资源外,每个班级还拥有书籍、录音带、录像带、报纸、杂志等来自外部世界的大量资源。学生和老师可以随时借助这些资源投入某个项目或解决某些问题。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这是老生常谈却又迫在眉睫的问题。再过10年,人们会真正感觉到这世界变了。再过20年,教师的职位将大大减少,而促进者的工作将明显增多。对学习环境的解放必将带来欣欣向荣的景象。促进者将对学生全人的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他们会帮助学生利用自身的力量与潜力冲破阻碍、充分发展。要使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发生这样的变化,建立合作的网络、关怀的社区、主动的社区以及及时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十、挑战—一一次全国性对话

我们需要就“美国教育的未来”这个问题发起一次持久的全国性对话。这场对话要在全国各个市政会议上,让人们面对面地交流。我将和所有的与会者(不管他是来自大城市还是小乡村)一起参与这场关于学习的对话,并一起制定计划,解决当国家重新选择教育方向时如何满足个体需要的问题。城市与社区正处在困境中,我们没有选择也无法逃避。

媒体也可以从旁协助这场对话,比如就本书中所讨论的那些问题在报刊上刊登一系列文章,也可以拍成电视节目或电影。BuckminsterFuller50年代时就提出,可以举行一些具有震撼效果的大型会议来引起注意。而我更倾向于赞成在学校、社区中心和大学里举行小型会谈,讨论我们所面临的教育问题。我更希望这个会议能引起全国公民的重视,希望本书中所列举的那些示范校的学生也能来参加,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发表对教育的疑问或看法。

我相信,我们能通过对话找到新的方向。答案一定就在我们中间,只不过需要通过倾听和讨论来使原本模糊的思想变得清晰,为学习提供一个一致的、支持性的系统。

十一、结论

也许有人认为一次只对一所学校进行改革效率太低,但我认为这是使改革能长期持续下去的唯一途径。批量式的对学校进行改革在过去行不通,在今天仍然没有理由行得通。在教育中,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模式。

站在国家的角度,我们当然希望学校闪烁着公正与民主的光辉;作为个人,我依然相信公正与民主是可以实现的教育理想。一个主动学习的社区不会给学习资源带上镣铐,我们可以不断挑战我们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哪怕我们看不清改革之路将如何继续下去,但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作为一个文明和民主的人,我总是把相互的倾听和交谈放在首位。孤独的体验是可怕的,但有许多人却一如既往地过着与人隔离的生活,从不和人交流彼此对现在以及将来生活的看法。国家财政赤字减少的消息让人兴奋,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留给下一代的财政负担又少了。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今天不注意照顾儿童的需要,我们现在所产生的教育“赤字”将给下一代带来更重的负担。我们的学校从毛毛虫变成蝴蝶的时刻就要到来了。这是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们抓住时机改变现状,努力开创一个生机勃勃的未来!

 

18  反  思(选)

 

但是,一个人是如何意识到这些真理的呢……只有通过专心的投入……然而,即使在这种投入中,对一人而言的真理性,对另一人而言也许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灵光中的真理,这无可厚非。事实上这正是每个人的职责所在。这样,如果一个人在自己追求真理过程中出现了失误,这失误也会被自然地纠正。

“眼力”是一种能力,一种认清事物现状,构想出它将来可能的状况,冒着不确定性的风险去实现自己信念的能力。圣雄甘地,这个用自己的非暴力精神改变了整个印度大陆的人,在他眼中,有明确的人生道路并不懈追求,这就是“真理”。一个有益于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教育理想,是自由学习的基础。我们已经从学校学习的现实和潜力两方面探讨过什么是自由学习、我们应该怎么做、可以怎么做。在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学习社区过程中我们必定会遇到不少挑战,这其中既有“得”的机会,又有“失”的风险。

一、挑战无处不在

每一种尝试都会遇到挑战,对学校进行以人为中心的改革也不例外。我只希望这挑战能为数百万的学生、家长、老师及社区成员的利益指明方向。

(一)进行对话

我们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邀请人们以国家公民和民主的人的身份进行一场关于学习的全国性对话。这件事需要我们以极大的热情和紧迫感来完成。我们可以通过许多方式加入这场对话,比如给报刊编辑或给当地、州、国家的各级代表写信;可以在专业学院、综合性大学或学习社区中以项目的形式组织对话等。不过,一旦你决心加入,你就应该主动承担起责任,有“我不负责谁负责”的勇气和决心,不能期待着别人来挑起重担。

下面是我拟订的一份问题清单,但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你不妨想想你有哪些有关教育的问题需要讨论,看看我们关心的问题有没有重合的部分。

1.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时,我们如何给予所有儿童相同的学习机会?

2.儿童公共教育经费的来源是不是只有税收这一种方法?

3.如何让和平的观念(而非暴力)成为学校及社会教育的目标?

4.除了成绩、升学率、体育运动等,还有哪些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学校学习的成败?

5.对学生学业及身心健康不利的学校是否应该停止运作、进行整顿?

6.如何打破学生成为不良学校环境的目击者、受害者和肇事者的恶性循环?

7.我们是否可以把用于干预学生和家庭问题的资源用于对问题的预防?

8.如何让学校变得更加以人为中心?

9.如何尽量优化对资源的行政管理,以便于使资源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10.我们的工作应对我国儿童做出什么承诺?

正如你所见,我们有许多问题需要讨论。有的问题已经在本书中讨论过了,但这场对话还需要广泛持久地开展下去。绝大多数问题可能都有许多好的解决办法,但我们的国家已经没有时间对其进行一一考证。我们必须把教育以及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放在全部工作的首位。今天坐在教室中的孩子,就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当我们迟暮时,他们就是领导国家的栋梁。在我们今天所提供的这些资源上,他们将创造出一个怎样的将来呢?

在这场由广大家长、教师、学生和社区成员参加的对话中,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学校如何满足学生的需要。如果我们只是揪住失误之处不放,我们就永远都只是弥补过失,而不能开创新局面。我们欢迎所有参加对话的成员给大家提供正面的例子。

如果一个学校亟待停课整顿,或者一些学校已经因改造而关闭,那么这对全体教职工和学生都是一个很好的思考和学习的机会。人们不仅应该知道改革是现实的需要,参与重建学校的人还应该对变化有更深刻的领会。他们应该深切地体会到,改革的想法不仅在书本上和理论上是可行的,在现实中也是可行的,这些想法已经在许多学校开花结果了。正在重建或需要重建的学校应该安排老师和管理者到以人为中心的示范学校参观,与这些环境中的人交谈,亲自参加他们的日常工作,以获得进行改革所需要的第一手材料。

O'Farrell社区学校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好的例子。办校之初,创办者就有一个理想——要在包容多种族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中,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业课程,将所有中等水平的学生培养成精英人才。创办人还希望满足学生在社会性、智力、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需要,使学生成长为有责任心、有文化、善于思考、热心奉献的好公民。

O'Farrell社区学校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坚持讨论什么东西对学习社区的成员最重要。这个问题的讨论始于1989年,当时学校需要了解其他学校改革成功的经验,于是派教职工到各个改革成功的学校参观,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方面的工作经验。可以说,O'Farrell社区学校就是在集众家之所长的基础上设计而出的(如,师生组成家庭式学习小组、学校组织学生提供社会服务、管理者资源重新分配等等)。一年以后,学校由原来的一个年级450名学生变成了3个年级共1350名学生,为了帮助那些原来所受教育较差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理想,学校专门安排有补习课程,希望帮助他们尽快提高。O'Farrell社区学校的所有成员(包括家长、老师、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所有在校的与学生生活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人 )都动员起来了。从1989年开始,基础补习组和强化提高组常常有活动,这些小组活动保持至今。

对话与互动的持续进行促进了O'Farrell社区学校教育理想的实现,帮助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所有成员健康成长。这个学校的作息时间制度完全是按照学生和老师的需要制定的,成员们每天都有对话交流的时间。除了日常的接触外,该校员工会不时到基础补习组去和学生交流,活跃气氛。一次,一个促进者让基础补习组的成员读Langston Hughes的诗《哈莱姆》,让他们说说自己姗姗来迟的理想。一个学生说:“就像是一个搬运工,我开始觉得背上的担子很重,但我越往前走,我越觉得担子变轻了。我知道,如果没有背上这重担,说不定我还在原地徘徊不前,不能站到今天这个位置。所以,我要使自己变得更强,勇敢地承担这副重担。”另一个学生说:“你说得太好了。在过去不好的环境中,我们只有独自承担重担;但在O'Farrell社区学校,有许多人都会帮我们挑起重担。”

通过交流更新观念、小组任务、合作学习—这是许多老师梦寐以求的学习和工作方式,但很少有老师有这样的体验。如果一个老师日复一日待在同一个地方,做相同的事情,很少和别人交流,相信他很快就会变得对学生的需要不敏感。荷兰的Theo Wubbels教授曾在多个国家(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爱尔兰、芬兰)就师生互动问题做过国际性研究。研究表明,从教十年后,老师和学生的情感性(合作性)互动就明显减少了。

(二)学徒制

把“教师指导”的学习方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这可能是我们将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如果这场变革要在全国范围内持续进行下去,可能我们得采用“学徒制”的学习工作方式,也就是让老师到已经建设成为“以人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中边实践边学习,这对正在改革中的学校的教师尤其重要。通过实践学习的效果是最好的;要想让变化持续进行,学校要提供学徒制的机会从而不断满足学生的需要。人们需要看到书本上探讨的观点真实地发生了,它们的确是合理一的、实际的和更让人喜欢的存在方式。

学徒制可以为刚入行的促进者提供宝贵的初步经验。它不仅能帮助新手获得教学经验,还可以帮助他们学会与其他成员相处,融入一个或多个学习社区,促进他们重新思考“教”与“学”的原理。这还可以促进大学或学院中资源的重新分配,把资源更多放到有新手学徒的学习社区中。

(三)资源

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方面,资源都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挑战。只有少部分学校才拥有尽其所需的资源,而广大乡村和市区的学校都没有这个条件。我和一个资深的校长交谈过,他刚从西北部一所市区高中调到芝加哥郊区的一所高中任职。他原来的那所高中总共有3728名学生,现在的这所学校有10540名,但后一所学校的资源之丰富,完全可以供学生随意使用,无须定量分派;这里的促进者很聪明、工作也勤奋;一切设备都运转良好;学校有很多空教室可供学生们完成项目时讨论使用。相比之下,前一所学校则拥挤得可怕,没有给大家的创新活动留出多余的空间。全国范围内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是提高教育质量、个体参加全国性对话的一大障碍。

除了直接面向学生的物质资源外,我们还应该把教师队伍也看作资源。O'Farrell社区学校的改革就是既重物质资源,又重人力资源。持久的对话既需要时间让人们充分交流、计划,又需要金钱支持,使老师走出学校到其他地方参观学习、与其他人交流。物质资源部分来自学区,部分来自基金或当地的工商界。O'Farrell社区学校是圣地亚哥地区第一所进行改革的学校,所以他们轻而易举就获得了很多赞助。如果这个地区随后有二十所、三十所或更多的学校同时进行改革,他们还能获得同等程度的赞助吗?所获得的赞助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学习以及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呢?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亚里桑那州立大学的教授David Berliner曾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公布的教育经费支出数字进行过研究。Berliner教授发现,如果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所有类型、所有水平的教育支出总数来看,美国的支出仅次于瑞典,与加拿大和荷兰相当,比其他国家都多得多。但如果仅看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这一部分,美国的支出比德国少14%,比日本少30%,比瑞士少51%。如果再把家庭腐化、青少年的绝望等导致全球青少年高自杀率、谋杀率的因素考虑进去,这种持续的低迷情况就令人担心了。

重大的改变有时可能由一些简单明确的想法推动。我想在此继续总结我们还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说不定能派上用场。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是透过一点一滴的努力,最后才取得改革的成功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持久的改变不仅需要耐心和毅力,更需要理想的坚持和使命感。我们的理想与使命就是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要不断检查自己的工作是不是符合这一命题。

从第1章中可以看出,当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是很爱学校的。动机——我们身上自然而然的一部分——在以人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中得到了精心的呵护。至于学生的需要被忽视的例子,我们也已司空见惯。我们应该慢慢从“以老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来,但首先我们必须采用学生和老师都能接受的步子来进行这场变革。不要着急,一步一步来;如果你同时教着几个班,不妨从其中一、两个班开始。

一个老师曾经告诉我有关他初步实行合作学习的经历,他抱怨说学生们总是闹哄哄的,一团糟。但学生们向我反映说:“老师每节课都让我们在小组中学习,但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学。”他们的谈话明显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改革的步子对学生来说太快了;二、老师没有花时间教学生如何合作学习。但老师在改革的过程中没有向学生寻求任何反馈,不了解他们的合作情况。在更深入的访谈中,学生们都表示他们很希望能多花一些时间和老师讨论自己所面临的困扰。从旧方法到新方法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短跑比赛抢时间,有的学生需要多一点时间来适应。学生的反馈和对教学的反思,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点。

(四)条条大路通罗马

“以人为中心”的教学有许多种可行的模式,没有谁规定它必须是什么样,因此这又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需要注意的是,每所学校所面临的情况都有其独特性,所以在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时,应该采取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独特的方法,而不是生搬硬套某种模式。而且解决问题的基础应该是赋予每个成员权力,依靠大家的力量解决问题。在《卡尔·罗杰斯论人的权利》一书中,我写到过自己在芝加哥大学的一些经历,下面摘录一节和大家分享。

我在芝加哥大学的咨询中心工作时,校方一直把我视为中心的负责人。但我不希望中心只处在某一个人的领导下,所以我把领导的权力落实到这里的每个员工头上,包括我自己。我记录的就是这段时间的故事。

我从这段经历中发现了许多奇怪的现象。首先,我们整个中心在解决任何问题时似乎都找不到一种好的、合作的方法。最开始,所有的问题都由大家集体表决,这样确实能达成一致,但效率太低了。后来我们选举出一个决策小组来代表大家做决定,效率还是低。后来,我们选了一位协调者来代表大家做决定,大家即使不信任他的决策,也要服从他的决策。这太奇怪了!渐渐地我意识到,小组的运作根本就没有一种所谓的完全正确的方式。中心的生存和发展与它的灵活性、改变小组观念的能力、使用新的合作模式的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发现,一旦权力下放并落实,协调者或预算委员会主任之类的头街就没有什么用处了。通常我们中心新来的成员,比如实习生之类的,会主动承担行政、管理工作,比如主持小组下一年度对政预算工作、工作计划小组等。而小组的高级成员就可以潜心于研究和治疗实务,他们意识到,如果各种任务管理小组无法准确地体察其他成员的各种情绪状态,他们的决策将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同。

我发现私人感情通常会影响重要行政事务的处理。大家常常在讨论一件重要的公务之前花很多时间讨论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然后,一个比较善于观察的人会无意中提到此事中所夹杂的私人感情——个人的不满、两个准领导之间的勾心斗角或是意见不被重视者的满腹牢骚。一旦大家把这些私人恩怨拿到桌面上来说,公事就愈发得不到重视了。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大家能开诚布公地交流,一些很重要的事情(比如下一年度财政预算的分配、政策的调整、协调者的选举)可能只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

(五)克服官僚主义

我们还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是,如何遏制决策过程中官僚主义的膨胀。许多商业机构在逐渐壮大时,原本十分有创意、有活力的工作小组开始强硬地对组织机构进行改革,这样的例子大家一定不陌生。P. R. Fairfield在《以人为中心的研究生教育》中,用很精辟的语言指出每个机构运作中存在的模式化、官僚化的趋势。他这样写道:

凡是在机构中做过领导工作的人都知道,人一旦接受了某种合理的规则、模式或观点,他们就倾向于用理性的方式说服其他人也服从同一规则、模式或观点。无论是在公立的学校还是私人健身俱乐部,不论是在公司还是公务部门,甚至教堂,都存在这种现象。因此,那些倡导解放和终极自由的激进派,说不定实际上都打着一些老掉牙的专制口号做着与其口号背道而驰的事。

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强制性的规则,“自由”也不例外。难怪我看见某所十分严格的学校里,一个孩子哭丧着脸问:“我必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吗?”即使是在无结构的会心小组中,组员也时时会感觉到组长和其他成员希望自己是顺从的。因此,一些习以为常的简单行为积累起来,也很容易让人滑入某种特殊的行为规则中。

官僚主义还可能有另一种成因——既然一个组织已经建立起来,它就要以某种方式继续存在下去,这是一种普遍的观点与趋势。正因为此,临时组织变成了永久组织。组织都有使自己永远存在下去的意向。说得更准确一些是,组织中的人努力维持他们现有的状况,而不再努力追寻他们最初渴望达到的目标。有的官员已经意识到了这种趋势及其后果,所以一些州颁布新政策,限制各个委员会的任期。委员会的任期通常为三年到五年,过了这个时间,委员会就要回顾自己的工作,看现在努力的方向是否与最初的目标一致。

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学校的工作。学校可以针对某一需要解决的特殊问题成立操作性强的临时委员会,其成员全部由与此问题有直接关系的人参与,包括学生、老师、家长和管理者。一旦问题解决了,或经证实没有得到解决,临时委员会就应该随着工作的结束而解散。这种方法能有效遏制教育领域和管理领域中的官僚主义的膨胀,有利于人道方法的维持。

(六)权力的诱惑

对权力的需要可能是解释掌权者不愿对自身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审视的原因之一。难怪有许多搞过个人崇拜的机构都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下面我们摘录了商界中的一个重要例子,它可以非常典型地说明权力的诱惑性。

我认识一个人,他已经在一家很大的工业公司做了15年顾问了。这家公司的生意很广,但主要是制造和加工小的民用产品。

这个人凭借自己的个性、知识和智慧,开始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引进了公司。但不是在全体公司员工中使用,只是在为数不多的中高层经理人中使用。

这种方法很成功,他因此得到很多赞誉,经他训练的管理人员也成绩斐然。于是几年前,他得到了在该公司的工厂里做实验的许可。他挑选了三个厂做实验组,对实验组的管理人员以及非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和他们一起工作。同时有三个厂做控制组。这里我们要再强调一下,这个公司是同类企业中规模最大、管理最先进、效益最好的之一,劳资双方关系良好,控制组和实验组的工厂都运作良好。

9年的实验中,实验组工厂的员工都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以人为中心”。这里的雇员都得到信任,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在别人的监督、检查下干活。同时,雇员之间彼此信任的程度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彼此尊重对方的能力与智慧。顾问和员工的努力使得实验组工厂的人际关系、组织内水平和垂直的双向交流都很好,每个人都更主动地承担责任、享有选择与决策的权利。

实验的结果很明显,在实验组工厂中,平均每个固定单位的开支是22美元,但在控制组工厂中,平均每个相同项目的开支是70美元。实验组工厂现在只需要35名经理人就可以正常运转,但相同规模的控制组工厂需要1723名经理人。在实验组工厂里,如果工人和主管在停车场遇见,他们通常都会友好地打招呼,然后一边走一边热切地讨论工作;但在控制组工厂里,如果工人与主管在类似的情况下相遇,他们通常会各自匆匆走开。

这个实验明显是成功的,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以人为中心的方法是通过合作培养起来的。但事情并没有我们预料的那样简单。后来我和这位顾问交谈,他告诉我,虽然实验组工厂依然运转良好,他也为自己做出的成绩感到自豪,但从合作的角度来说这次实验没有成功。最高层的管理者虽然很欣赏士气的提高和实验带来的巨大利润,而且相信广泛采用这种模式会取得更大的利润,但他们并没有决定在其他工厂采用这种管理模式。为什么呢?这个顾问的回答发人深思:“当其他工厂的经理人深入了解我们的实验时,他们发现自己必须把手里的许多权力拿出来与雇员分享。他们可不愿意这样做。”我说:“虽然利润是工厂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但管理者却把权力看得比利润更重要。”这个顾问点头赞同。

这个故事的后续发展,也非常值得了解。公司给那三个实验组工厂的经理人提供了升职的机会,这意味着他们要离开原来的工厂,因此有的经理人拒绝升职,有的则到能理解他们的人本化管理方法的公司谋职。而那些继续由经理人独掌大权的公司没几年后就遇到了重重危机--一利润下降、市场丢失、员工离职……总之,是一副衰败的景象。

当今的教育也是这样。教育机构的管理者把权力看得比促进学习更重要。每个人都竞相追逐权力。管理者不敢把权力让给老师,担心一发而不可收拾;接下来,老师又不敢把权力让给学生,怕失去对学生的控制;学生看到了权力的重要,也开始利用自己掌握的为数不多的权力相互倾轧,甚至用权力对付老师,校园暴力等负面行为就是最好的证据。这种对权力的争夺,促使最上层的管理者更加牢牢地握紧权力。大家的控制欲都如此强烈,学校就像监狱般压抑,再无创造力可言。

(七)国家控制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对全国性对话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不同的组织都希望能帮教育一把,但他们的做法有时是相抵触的,甚至是有害的。就拿全国性标准的制定来说,大家的本意都是好的,但这又可能导致从上而下的严格控制。老师和学生可能又要疲于应付或抵制这个标准。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刚刚开始,下面的文字摘自某教师发表在《教育领导力》上的文章,让我们看看他的观点吧。

老师与课程标准制定者的对话

Andrew Dunn

全国性课程标准已经在酝酿中。很快,全国英语教师理事会、国际阅读协会、阅读研究中心这三个机构将联合推出这一标准,这个标准将影响美国每一位语文老师。

一线教师普遍对这个全国性标准有这样的疑问:是不是只要标准建立起来,对标准的考核到位,老师就能教得更好,学生就能学得更好?

根据我们对以前的标准化测验以及全州的业务熟练度评估的经验,答案是否定的。原因之一是,学区之间、郡之间以及州之间会把评估成绩拿来比较,但比较的结果有意义吗?它无非是告诉我们早已知道的一个事实——某某学校的教育工作开展得很艰难。不仅如此,该学校的坏名声还会不断出现在数不清的行政文件、政治发言以及媒体评论中,让整个学校都抬不起头来。

原因之二,学区的官员们将尽其所能提高分数,全力以赴减少政治压力或捞取公众影响力。不久后他们会针对评估为学校和教师开列一张课程清单;很快,与新课程配套的崭新的教科书就会到每个人手里。

原因之三,一些比较基础的工作(像减小班容或增加老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等)得不到资金支持。钱将会花在一些滞后的系统上,比如请专家(我的同事戏称所谓专家就是“一手拿着记事本,一手端着咖啡杯”)指导工作、做办公室工作报告、影印机等让老师无法使用或根本毫无用处的地方。

原因之四,标准必定导致标准化、模式化、单一化。也就是说,即使一个学生在一年中不停转学,从一个州到另一个州,他也不会落下一节课,因为全国所有的学校都用相同的进度学着相同的课本。这多奇妙啊!

……只有当课程标准能改变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时,标准的制定才有价值。而只有当取消标准化测验,把标准作为一种范式而不是定式时,标准才有可能发挥理想的作用。还有,资源应该用于帮助学区达到标准。

全国性测验(新闻词汇现在称为“评估”)对提高教师素质、改善学生的生活态度以及改善学校微环境没有任何帮助。现实中,老师缺乏足够的资源以适应和与世界一流标准接轨,评估也无法改变这一现实。老师们总是忙忙碌碌,没有时间反思教学、没有时间发表文章、没有时间挣大钱。即使我在写这本书时我也在担心,到底有多少老师有时间读到这些文字?老师的资源被占据得太严重了!……如果美国真的想办好教育,我们就不能再用评估来取代对老师的适当支持。

评  论

本文作者Andrew Dunn是新泽西州Allendale某地区高中的一名促进者。因为他所在的地区缺少对“什么对教育最重要”这个问题的对话,Andrew Dunn决心做教育的捍卫者,不允许任何上级在不了解教育的本质、不了解学生和老师的观点时,草率做出影响师生几代人的决定。

二、踏上征程

一本书的结论可以是一个结局,也可以是一个开始。我希望各位读者在翻开这最后一页时,发现自己正站在起点上,准备和其他人一起开始一生的探索与分享。

一场旅程就像一条河,最初只是无数单个的小水滴密密麻麻连在一起;接着小水滴汇成小溪;小溪又汇人江河;最后融入海洋。没有那些小水滴,江河会枯竭,海洋也终将干涸。我们就像是这些小水滴——我们个人以及集体所走过的路、所做过的事必将影响他人,改写未来!

就像一条河的形成那样,教育改革也需要花时间才能画出亮丽的风景。如果某一时刻我们单看一个孩子、一个班级或一所学校,细微的、有意义的变化可能根本觉察不到,这很让人失望。但水滴终将汇成海洋。当我们每个人手牵手、心连心,教育必将别有一番景色。

我相信你通过字里行间已经了解了这本书的主题——希望、信任、关注、分享以及最重要的,促进其他人学习的自由——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生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的发展没有定数。我希望你能和其他人一起融入这条变化的长河,受益者将是那些想要和需要在关怀的团体中学会关怀他人的人们。这场改革无须由别人来预设,你自己就是设计者。改革之路难免遇到挫折,但也有冲出黑暗走向光明的时候。但这个过程本身使我们更加智慧。智慧的获得不因时岁的增加而增加,全靠我们愿意接受生活的挑战,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在经验基础上建立生活。从真正的意义上讲,经验所带来的不平衡就是学习。

我们必须相信自己的体验,敢于冒险接受新经验的挑战。让我们重新献身于学习社区的建设,建立受孩子们喜爱、又对成人有价值的学习社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信任我们的学生和我们自己,给所有的人们学习的自由!

 

 

1  2-3  4-5  6-7  8-9  10-11  12-13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