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学习(8-9)(选)

 

 

8  促进学习的人际关系(选)

 

本章洋溢着激情与人文主义,因为我在这章中着力剖析了我本人与学习过程的关系、我的态度对此过程的促进作用。这些观点已经多次以不同的形式呈现过了,首次是在哈佛大学;在写此书时我又对其进行了改进。我认为,这部分内容最能够表达我对我们称之为“教育”的过程的最深刻的理解。

我想以一句话来开始本章的内容,这句话也许会让某些人大吃一惊,甚至可能冒犯他们。这就是:在我看来,教育的作用被过分高估了。说完这句话后,我急忙翻查字典以确认我是否表达出了自己想要表达的真实含义。教育的意思是“教,教导”。虽然其他人好像热衷于教导别人应该如何去思考或者必须知道什么,而我个人对此没什么兴趣。教育还有“传授知识或技能”的意思。对此我的反应是,为什么不采取一些更加有效的措施,如阅读或者程序式学习?还有“使知道/使明白”,这令我很愤怒,我绝不会迫使任何人去明白任何事。“说明,引导,指明方向”,依我看,有太多的人过多地接受别人的说明、指导与指引。于是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也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对我来说,“教”是一种相对不重要却被过分高估的活动。

但我对教育的不满还远不止于此,甚至还持有消极态度。为什么呢?我认为它是一切错误的根源!一说到教学,问题便出现了:我们应该教什么?从我们强势群体的角度去看,其他人需要知道些什么?在现代社会,我们就真的是能洞悉未来的智者,而年轻一代都是愚蠢的?我们真的清楚他们应该知道什么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一个可笑的问题便出现了:教授的课程应该覆盖哪些内容呢?这个问题的前提假设是“所教即所学,所教即所收”,但这个假设是明显错误的,你无须仔细证明,只要和学生聊一聊就知道了。

我又问自己:“我是不是过于偏激了,以致忽视了教育应有的价值?”这时我想到了很久以前我在澳大利亚的经历。当时我对当地的土著居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群人已经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生存了两万多年,而现代人却无法在其中活上几天。他们的生存秘诀就在于“教”。他们把所有的知识一点点地传授给后代,包括如何找到水源、跟踪目标、捕杀袋鼠以及在漫无边际的沙漠中寻找出路。这些知识都根据其在实践中的使用方法传授给后代,原原本本,没有丝毫的改变。在这样充满危险又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显然是教育给土著人指明了生存之道。

现在,我已经慢慢接近这个令我兴奋的问题的本质了。教育,或者说知识,它的传递在恒久不变的环境下是有意义的。这就是教育的作用在几百年里都不被质疑的原因。然而事实却是,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就好像我们跨入新世纪的那一刻只是一个短暂的瞬间。我敢肯定,孩子们今天所学的物理知识在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会过时;心理学在今天教的东西,十年后也会落后;所谓的史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今的文化倾向和学术思潮;而像化学、生物、基因学和社会科学更是处于迅速发展之中,今天还是定论的知识,到学生真正使用它们时,就需要修改了。

我们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如果我们准备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去,就应该把教育的目标定义为促进变化和学习。真正的受教育者应该是那些学会如何学习的人,那些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那些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只有不断寻求知识的过程才可靠的人。在现代社会中,促进变化才是唯一有意义的教育目标;教育要依赖于过程,而不是僵化的、静止的知识。

因此,我转而开始了一项活动,目的就是促进学习。当我把一个小组(包括我自己和小组的所有成员)变成一个学习的团体时,我发现效果超乎想象,令我终身难忘。在这个团体中,大家可以对任何事物充满好奇,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发展方向;也可以尽情释放自己探究的热情,对任何问题进行质疑和探索;人们会逐渐意识到,一切事情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虽然我们没有实现所有的小组最终目标,但是当部分或是大部分任务都完成时,这就是一次难忘的小组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才是真正的学生和学习者、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学者和专业人士。这样灵活多变的环境所造就的是稳中求变的人,他们既能牢固地掌握今天的知识,又可以在将来的实践中根据问题的发展和变化做出相应的处理。

我认为,教育的目的和对学习的促进应该是同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得到发展并学会独立生活。这是我全心全意追求的目标。我认为,学习的促进作用在于,它可以通过建设性的、尝试性的以及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解决当今困扰人类的最复杂的问题。然而,我们还不清楚如何达到这个全新的教育目的,也不清楚它是否只是一种若有若无的幻想。但就创造有利于完整的人的“自发的、自觉的、有意义的、体验式的、深层次的学习”环境而言,我们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知识。我们不常看到这样的环境得到有效的运用,因为我说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行动。但是,从前面的章节可以看出,我们身边已经出现了一些正在进行的革新。这样的学习并不是依赖于老师的教授技巧和学科知识,也不是依赖于课程设置、视听设备、学习程序、讲演和文稿或大量书籍等,虽然它们对实际的教学过程也会发生重要影响。对有意义学习的促进,其基础是促进者和学习者人际关系中的某种态度品质。这最初是在心理治疗中发现的,但现在已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它也适用于课堂教学。可能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医患关系中存在这种品质,而不能理解师生间也有这样的情况,但在老师和学生的频繁接触中确实存在这一态度品质。

一、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的品质

究竟是什么样的品质和态度可以促进学习呢?让我简单地描述一下从教学领域中得到的启发吧。

(一)学习促进者的真实性

真实性可以说是学习促进者最基本的态度。如果促进者以一个真实的人、真实的自己的身份和学习者互动,不带任何面具、没有任何隔阂地与学习者产生联系,她更有可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这意味着,她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所有感受,一切都仿佛触手可及。她体验并享受自己的鲜活感情,忠实于这种感觉,并在适当情境中表达出来。这就意味着,促进者和学习者的接触,完全是一种建立在个人与个人交往基础上的直接对话,她的言行正是她内心所想,一点也不违背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促进者表现的是她的真我,而无须伪装。

根据这个观点我们认为,老师能够以真实的自我和他们的学生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她可以对学生热情洋溢、充满兴趣,也可以有生气、敏感和怜悯等感情。因为这就是她的真实感受,所以没必要欺骗学生。她可以喜欢或不喜欢一个学生的作业,这并不表示这份作业就真的好或不好,或者这个学生就真的很优秀或很糟糕。这只是她自然地流露出对这份作业的个人真实感受罢了。对于学生来说,她是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课程标准的代言人,也不是传送知识的机器。这种心态与大多数老师习惯于在学生面前进行角色扮演的心态,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常常不自觉地戴上面具,甚至只要在学校里就时时刻刻带着面具,拒学生于千里之外。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如此。就拿在新西兰某智障小学教毛利儿童的Sylvia Ashton-Warner老师来说,她就反其道而行之。她让孩子们自己积累阅读词汇。每个孩子每天提出一个单词(不管什么单词,只要是他们希望学习的,例如:老虎,打架,爱,老爸等),然后她把单词打印在卡片上分发给各个小朋友。很快,他们就能用这些词语自己造简单的句子,比如:“他将被痛打一顿。”“丽丽很害怕。”孩子们对这些自发学习的成果都记得特别牢。我的目的不是要大家学她的方法,而是想让大家看看,她不管对孩子们还是周围的人,都是那么真诚和热情。一位编辑曾对她进行采访,她回答说:“至于我做过的那些‘很成功’的事……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我只是从《创造性教学》一书得到一些启发,书中的内容很激动人心,我因此备受鼓舞。”

这里没有任何虚假的面具,这里只有一个重要的人,一个有感情的和有坚定信念的人。我相信正是她毫无保留的真实,使她成为一个受人喜欢的学习促进者。也许她的行为并不符合某种规范的教育模式,但她就是她,学生们通过接触像她这样真实开放的人而得到成长。

下面让我们再看看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教师——Barbara Shiel,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她对六年级学生所做的促进学习的工作。她给了学生们许多负有责任的自由,我将会在后文提到学生对此的反应。这里有一个例子,讲的是她和学生不仅分享轻松甜蜜的经验,也分享愤怒和沮丧的感受。事情是这样的:她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美术工具,孩子们可以用这些工具自由创作,但教室常常因此又脏又乱,令她很生气。于是,她就自己的感受和对这种混乱局面的处理办法作了一个说明,内容如下:

我认为在这么脏的环境里简直没法生活,我都要发疯了!但似乎除我以外没有人关心这件事。终于有一天,我告诉孩子们:“……我天生就是一个爱整洁的人,这样的环境使我无法专心工作。你们有解决的办法吗?是不是有人能主动清扫一下呢?”虽然这对主动打扫的人是不公平的,但能令我好受些。于是学生当中有人回答说:“好吧,我愿意打扫。”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我希望这个例子可以给我开始的说法一个生动的解释,即一个促进者应该“能体验并享受自己的鲜活感情,忠实于这种感觉并在适当情境中表达出来。”我之所以选择了这个消极感受的例子,是因为多数人更难理解消极感受对我们的影响,不知道一个真正的促进者会如何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在这个例子中,Barbara Shiel冒险表达了她对糟糕环境的生气和沮丧。结果呢?孩子们接纳并尊重她的感受,在设身处地地体会后,他们想出了一个其他人想不到的好办法。Shiel女士评论道:“过去,我时常因为自己有生气的感觉而觉得沮丧或愧疚,因为我认为自己不应该有这样的坏脾气。后来我才意识到,这是很正常的,孩子们也体谅我的这种感受。因此,当他们带给我压力时,我会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对我的消极影响,让他们意识到我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

当然,真实地向学生们表达积极的感受也是十分有效的。下面摘录了另一门课上一个大学生的反应:

你在课上的幽默带给我们快乐;我们在课上十分放松,因为你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你真实的自我,而不是呆板的教师形象。因为你,我觉得自己更理解我的各位老师,并对他们更加信任了。同时,我觉得和同学们更亲近了。

他还说:

因为你在人性化的层面上教授这门课程,所以我觉得你是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一本活的教科书。

同一门课的另一位学生说:

你不像是一位在上课的老师,而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分享者”。你对我们的想法是如此的敏感,让我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可信。这是一次“真实”的经历,而不仅仅是一堂课这么简单。

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对那些希望成为改革者——学习促进者的人,这应该是必备的基本要素。

(二)珍视、接纳和信任

在促进学习的成功例子中,还能抽取出一种很重要的态度特征。我曾仔细揣摩、体会过,一直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于是我用了多个词语来表达。我认为它是对学习者的珍视——重视学习者的感受、观点和他作为一个人的存在,这是一种对学习者的非占有性的关注。它是一种对他人作为独立的个体的接纳,承认他人有自己的权利和价值。它是一种基本的信任,相信他人从根本上是值得信任的。不管我们把它叫做珍视、接纳、信任,或者是其他什么,它都以各种可观察到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在这方面有很深造诣的促进者,不仅能够接纳学生成功的喜悦,也同样能接纳学生的恐惧和仿徨;既能够接纳他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辛劳,同样也能接纳学生偶然的厌学情绪和想走捷径获得知识的冲动。同胞间的冲突,对权威的不满,对个人经济情况的担忧……无论学生的情绪情感对学习是好是坏,老师都用宽容的心去接纳。这是一种对学习者的珍视,他们虽不是完人(事实上,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人),但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巨大的潜力。促进者对学习者的珍视与接纳,实质上是表达了自己对人这个有机体的机能的最本质的信任与信心。

下面我想通过一些课堂上的实例,让大家更了解这些态度品质。当然,我们当中的许多人可能都觉得自己具有这样的态度特征,但这种感觉常常有偏差,或者学生知觉到的和老师欲传达的有偏差。如何向学生传达这种珍视、接纳和信任的态度?我想从那些有幸体验到这种态度的学生身上来寻找答案。下面是Morey Appell教授的课上一位大学生的发言:

你上课的方式对我很有启发。在你的课堂里,我感觉自己十分重要,非常成熟,并且有能力独立完成许多事情。我想要去独立思考,但这种需要无法从教科书和课堂讲解中得以满足,它只能源于生活。你真正把我作为一个有情感和需要的独立个体来看待。你认识到了,我的一言一行对我来说都是重要的自我表达与诠释。

Patricia Bull博士的学生不仅描述了老师珍视与信任的态度,还谈到了这些态度对其他交往的影响。

我仍然感觉和你特别接近,好像我们之间心有灵犀,几乎不谋而合。这无疑增加了我在课上的参与,因为我感到小组里至少有一个人会对我的参与做出反应,虽然我不敢肯定其他人是否会这样做。我不在乎你的反应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我只在乎这个反应本身。谢谢你 !

你对所有学生,包括对我的尊重和关心,令我十分感激……出于在这门课上的真实体验,加上我自己读过的一些书,我坚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将成为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这不仅是对知识积累而言,对学习人与人的相处而言也是这样……我还记得刚开学时自己是多么浅薄,和现在比起来,我体会到这门课上的经历所带给我的巨大价值,这是我从其他渠道所无法获得的。

老师担心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因此少有老师愿意尝试这种方法。但你却因此获得了我们的尊敬。你能和我们进行平等的对话,而不是拒我们于千里之外。正因为看惯了学校里的人情冷漠,才让我们觉得这是一次美妙的体验。同学们都认真倾听对方的心声,和对方交流,处处体现了真诚、睿智和成熟。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课可以给我们这种经历。

这些实例展现出珍视、尊重并且信任学生的促进者,所营造的是如此不同凡响的课堂氛围,而这种氛围在一般的课堂上纯属偶然现象。

(三)同感理解

要进一步建立自主的、体验性的学习环境,我们还需要做到同感理解。当老师能够真正了解学生反应的内在含义,并且能够敏感地意识到对这样的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教育方式时,有意义学习发生的可能性才会增加。这种层面上的理解和我们平时所说的评价性理解是截然不同的。后者所遵循的模式是“我知道你哪儿错了。”而当老师具有敏感的同感能力时,学生的反应往往是:“最终还是有人明白我的感受,他不会对我进行残酷的剖析,也不会对我妄加评判。我所要做的,就是尽情地发展、成长和学习。”这种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的态度在课堂上很少见。在传统的普通的课堂上,真的很难有这样清楚、准确与同感的交流。但一旦做到这一点,课堂效果将不同凡响。

让我们来看看Virginia Axline和一个二年级男孩的谈话。七岁的Jay曾经是一个好斗的孩子,经常惹麻烦,学习成绩也很差。有一次,他由于当众骂人,被带到了校长面前接受惩罚。这一切Axline女士都不知道。在一次自由活动中,Jay非常仔细的用泥土捏了一个小人,它还戴着帽子,揣着手绢。Axline女士问:“他是谁?”“不知道。”男孩回答说。“也许是校长,他就像这样揣着一块手绢。”他又撇了一眼小泥人,然后拽下它的脑袋,边看边笑说:“是的,就是他。”Axline女士说道:“你是不是觉得这样做就像拽下了校长的脑袋一样?你真的太讨厌他了。”孩子又拆下小人的双臂,然后用拳头把它打成烂泥。另一个孩子看到后解释说:Jay很讨厌校长先生,因为校长中午打了他。”“那你现在感觉好多了吧?” Axline女士说。Jay咧开嘴笑了,然后重新又捏了一个校长先生的泥人。

我所列的许多事例都可以说明,当学生觉得自己被真正理解,从自身的角度而不是老师的角度被理解,也不是被评价、下定论时,他们会十分感激那些理解他们的人。如果老师能试着每天对一个学生表现出的或说出的感受做出一个非评价性的、接纳的和同感的回应,她一定会感叹:理解的力量真是不可估量!

二、最基本的促进性态度是什么?

(一)一个难题

当然,我们并不是总能具有上述的态度的。一些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此时此刻我实在无法做到同感,做不到尊重、接纳或者喜爱我的学生,怎么办?”我的答案是,至少要“真实”。“真实”是上述态度的核心,所以上述那种情况完全有可能出现。如果一个人不能与学生同感,又不喜欢这个学生或其行为,那么,诚实地表达出来比假装关心更具建设性。但这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要做到真诚、真实和前后一致,必须真实地展示自己。我无法真实地展示别人,因为我不了解他的真实是什么。坦白地说,我真正了解的只是我自己的内心。

让我举一个例子吧。在本章的开始部分,我提到了Sheil女士对乱七八糟的教室感到生气的例子。她的本意是:“我天生就是一个爱整洁的人,这样的环境使我无法专心工作。”如果她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出来,比如多数老师惯用的伪装法,她可能这样说:“你们是我见过的最邋遢的孩子!你们根本就不在乎教室的清洁,真是差劲!”这样的话语所表现出的就不是一种真实的感觉,这两种表达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区别。

在第二种说法中,老师根本没有提到自己,也没有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无疑,孩子们感觉出她生气了。但他们又是精明的,会想到诸多可能引起老师不快的原因——是自己惹老师生气了,还是老师刚和其他什么人吵了架,还在气头上?总之弄不明白真正的原因。这远没有第一种说法那么真诚,老师说出了她自身的失望和无法专心工作的后果。

另一方面,第二种说法就是对学生的直接评价,和大多数的评价一样,是非常有争论性的。孩子们真的就是那么不爱干净,还是仅仅因为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太投入了?是全部的孩子都如此邋遢,还是只是一小部分孩子这样?是他们根本就不在乎整洁,还是他们只是忘记了天天打扫?如果来了一群参观者,孩子们的态度会改变吗?学生们真的是无可救药,还是因为小孩子不懂事?我相信,当我们做出判断的时候,这些判断绝不都是完全正确的,甚至会引起学生的怨恨、愧疚和担优。如果老师真这么说了,结果将会和现在截然不同的。

我想多用些篇幅来澄清这一点。因为根据我的经验,强调真实和表达感受的价值,往往导致人认为可以对别人进行评判,并把一个人可能有的感受说成是他人真实具有的感受。这其实是不对的,也绝不是我的本意。事实上,要做到真实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我们希望和他人分享真实的感受,也未必次次都能做到。因为这不是简单的措辞问题。如果一个人想要对他人的行为强加评判,那么即使他说要和别人分享内心的感受也是没用的。这是另一种面具,是不真实的表现。真实,是一个需要慢慢学习的过程。首先,必须接近自己的感受,并试着了解自己的感受。然后,必须愿意承担把自己的感受原原本本地和他人分享的风险。这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让这种分享变味成单方面的决断,或者直接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就是我钦佩Shiel女士的地方,因为她能够毫不掩饰地和孩子们分享她的怒气和沮丧。

(二)对人本身的信任

除非对人本身及其潜质有充分的信任,否则很难掌握之前我所说的三种态度,以至全心投入学习促进的工作之中。如果我不信任人本身,那我一定会采取填鸭式的教育以免她“误入歧途”。如果我相信人有能力充分发挥个人潜力,我就可以提供给她很多机会,并且允许她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方向去学习。

我认为,前文所提到的那些教师和校长们,他们的工作是建立在他们对学生的完成趋势或实现趋势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他们假设,凡是真正接触到与自己的实际生活有关的问题的学生,都会希望得到学习和成长、试图发现和掌握知识、渴望创造,并形成自律的习惯。以这个假设为基础,他们尝试着通过提高课堂环境质量和人际关系质量来促进学生发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取得自己的成功。

(三)经历发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前面所说的这些有关人性和态度的观点真是令人信心大增,但它们不能像变魔术一样突然出现在促进者身上。拥有这些品质实际上要经历风险和诸多尝试,这个道理再清楚不过地体现在Shiel女士的故事中。她先对自己不能确信的情况提出假设,再冒险尝试和学生建立一种全新的互动关系,最终根据课堂的真实反应证实了这些新观点。Swenson女士的外语课也经历过同样的情况。我敢肯定,我们谈到过的其他老师都经历过这样不确定的过程,我自己也不例外。刚开始工作时,我相信教导和控制学生的发展完全是对他们好。但随着我发现上述态度比其他的方法更能有效促进学习和发展,我的观点发生转变,我开始慢慢注意保持这种态度,并学着信任每个人的天性。因此,我坚信,只有敢于冒险尝试的老师,才会明白充分信任学生对促进学习的有效性;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会明白这些方法是否适合自己。

回顾前文,我可以根据本书中诸多促进者与学习者的例子做出如下的结论:只要一个促进者尽力营造真诚、接纳、同感的课堂氛围,哪怕最初只是取得一点点成效,只要她完全信任个人或集体总会朝着建设性的方向发展,她便会发现,她已经迈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学习质量会发生飞跃,学习进程也会大大加快。师生所经历的各种感受都是课堂经验的一部分,不管是积极的、消极的,还是仿徨不定的。此时,学习就是生活,很重要的一种生活。学生们踏上这条生活之路,也许有时激动有时低落,但总的说来,他们正逐渐成为善于学习、能够变通的人。

(四)研究证据

上述观点得到了许多研究的有力支持。所有的研究证据组合到一起,更证明了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

20世纪60年代,心理治疗和教育学方面的许多研究都得出了一些尝试性的结论。在此,我想忽略研究方法,简单地概括一下这些结论。如果接受治疗的当事人认为治疗师在真诚、接纳和同感等方面做得很好,那么当事人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治疗的效果都会随之有显著的改善。G. T. Barrett-Lennard的经典研究,就有力地支持了治疗师态度的重要性。

这里还有一项关于教师的研究。一些老师认为当前的紧迫问题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多让学生去参与”等,这些老师属于“积极取向”。另一些老师认为“教学生听话”,“努力把学生自己学不会的东西教给他们”等才是最紧要的间题,这些老师属于“消极取向”的一类。研究表明,学生们都认为第一类老师表现出更多真诚、接纳和同感的品质。第一类老师表现出更高水平的促进性态度,第二类则没有。

R. Schmuck的研究成果表明,当老师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的行为时,学生之间相互喜爱的程度也提高了。在这种互相理解的课堂氛围里,每个学生都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更受欢迎,对自己和学校持有更加积极的态度。换句话说,教师的态度会带动和影响学生,一些学生再把这种态度传递给另一些学生,这就像不断扩散的涟漪,永不停息。

上述的研究已经指明了什么才是健康的学习环境。但是我们仍旧要问,有了这样的态度,学生就真的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吗?1965年,DavidAspy6个三年级的班级做了一个精细的对比实验。他发现,在老师促进性态度水平最高的3个班中,学生的阅读成就明显比其他几个班的高。Aspy和他的同事Flora Roebuck后来又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前后超过10年,研究结果十分具有说服力。事实清楚地表明,老师在课堂上营造的理解的氛围是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20世纪90年代,Wayne Hoy, John TarterRobertKottkamp的新书《开放的学校/健康的学校》总结了前30年有关学校健康氛围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的结果表明,学生学习的59%的因素都可以用学校是否健康来解释。健康的学校特别强调其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和伙伴关系。“教师对学校、同事以及学生的亲密关系和投入,是整个学校从上到下和谐统一的关键所在……健康的学校不需要强制性的合作,它是专业教师自发奉献的。”

(五)学生证据

当然,在我们拿到以上研究证据之前,学生们对以学生或者说以人为中心的课堂的反应就说明,教育改革已经起步了还很具有说服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的学生的收获是显著的,不只表现在阅读、写作和算术三方面,更有意义的莫过于学到一些更人性化的东西,即自主、自发、自负其责、自由创造以及变得更人性化等。我随机抽取了一些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来解释上述说法,这些老师都努力去营造了这种信任、重视、真实和理解的氛围。最重要的是,他们创造着一种自由的环境。

“学习的动力已经不是老师强加的,而是学生自己主动产生的……老师至少应该是顺着学生的坚定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引导,而不是去遏制它”。Sylvia Ashton-Warner书中的这段话,又一次说明了营造如此氛围的重要影响。学生对Samuel Moon博士诗歌鉴赏课的意见可以为证:

·回首过去,虽说有时真的有些无所适从,但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喜欢这门课。它既是一门课,又是一次实验。而这学期的其他课,让我对课程和整个“高等教育”都失去了信心。因此我觉得这门课很有价值。别的不说,我花在写诗上的时间就比以前多多了。以前我只是写写记叙文,这对我们的写作没有太大帮助。

·我在这门课上的收获是:我逐渐感觉到自己能够认真地倾听并考虑我同学的观点。和我过去的态度相比,仅仅这一点就足以体现这门课的价值。我认为,任何一门课程的最终结果就是在回答一个问题:“你是否愿意再上一遍?”对于这门课我的答案绝对是:“是的,我愿意。”

我想插入在Patricia Bull博士“青少年心理学”课上,一些大学二年级学生所做出的评价。头两条是期中评价:

·这门课证实了它对我的重要影响。独特的学习方式重新论释了“学习是什么”这个概念……在这样自由的氛围里,我真的觉得自己长大不少……整个上课的体验颇具挑战性。

·我感觉这门课对我来说很有价值……非常高兴能有这次体验的机会,它令人深思……我以前从没有像上这门课一样投入过,特别是课后的钻研。它令我品尝到了挫折、回报、快乐、精疲力竭……真是百感交集!

其他的是期终评语:

·对我来说,这门课的影响并没有随着学期的结束而结束,它仍将对我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没有任何课程像它这样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知识充满渴望。

·我觉得这类的学习气氛能够激发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尤其是在完成规定的任务时的责任。我不再把考试日期当作何时开始读书的标准。现在的我要为自己的目标和追求而奋斗,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分数。

·通过课堂上发生的一切,我可以敏锐地感觉到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交流普遮减少……我一下子觉得自己长大了。我明白,自己已经和刚跨入课堂的时候完全不同了……这门课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自己……感谢老师对我的成长所做出的贡献。

·在我的概念里,教育就是通过上课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重点应该是放在老师身上的……我在这门课上的最大的转变就是改变了对教育的看法。学习不是仅仅为了得到一个分数,没有人能够衡量我到底学会了多少,这只有自己才知道。在学习和记忆之间我十分困惑,因为我的记忆力很好,但是我怀疑自己是否把记住的东西都学会了。我相信自己对学习的看法已经从以分数为中心转变为以个人需要为中心。

如果你想知道这样的课程对六年级的孩子有什么影响的话,那就让你看看孩子们在Shiel女士的课堂上的回答。

·我觉得这是对我自学能力的良好培养。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别人教的许多东西都可以通过自学获得。

·我喜欢这样的安排,因为这样非常自由。这比传统的课堂学到的更多,因为我不必等别人,我可以保持自己的速度。当然,这需要承担责任。

让我再举Appell博士在研究生教学中的两个例子:

·我曾想搞清楚这段经历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最后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如果我试图去衡量究竟发生了什么,或是试图搞清楚起初我是什么样子的,那么我就必须明白我最开始时是什么样子,但好像不能……我所做所感的一切都已经渐渐模糊……我都好像不知道该怎样用言语或文字表达出来……太多事情无法表达了。我猜想自己仅仅知道一些皮毛,但我强烈地感觉到更多的事实正呼之欲出……也许这样就够了。好像所有的事情都比从前拥有了更多的含义……这次的经历对我来说很有意义,虽然我还不清楚到底对我影响有多深。但是我可以肯定,通过这门课,我会更成熟。

·老师并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但我仍然学到许多东西。从这学期一开始我就觉得自己更加有活力、更加真诚。既喜欢独处,又不忘享受和大家一起的快乐时光。我和其他大人孩子之间的关系都更加感性和深入。上周吃橘子的时候,我先把皮从每一辫橘子上剥下来,然后再剥掉半透明的那层膜,这样吃起来觉得水分更多、更新鲜。我开始陷入沉思——如果能够破除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屏障,那该多好呀。我感觉到自己在成长,尽管不知道程度如何。我学会了思考、推敲,并在思考中学习。

不管是6年级、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的评价,都令我十分感动。我从他们的评价中看到,有这样一些老师,他们主动改变自己,表现出真实的自己,信任自己的学生,敢于冒险开发学生的潜质,并大胆主动地采取了行动。这样的老师为学生、为教育带来了什么呢?带来了上述那些令人兴奋与惊讶的结果。他们是在塑造真正的人,激发学生的学习。有了这样的老师,新一代的公民就可能茁壮成长,以迎接未知世界的挑战。如果我们现在的教师队伍中有1%的人敢于冒险,敢于尝试,敢于信任并理解学生,这将给教育增添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

(六)对老师的影晌

让我们再看看另一个令人欣慰的方面。我已经讲述了有意义的、自主的个别化学习氛围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但我还没有相应地提到它对老师的影响。当老师们发现自己正在促进学生自发学习的精神动力时,他们会发现,自己正和学生一样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一位老师这样说:

老实说,这件事真令我震惊,我教了那么多年的书,还是头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站在我的角度上,我从没有看到过那么多的学生如此主动、热情高涨地投入课堂学习。我现在开始怀疑传统的教育方针中强调学科、考试和分数的正确性。我们应该给那些试图在各方面完善自己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然而我们所做的还远远不够。我现在只能告诉大家这件事的结果,还有我想表达的感激之情和些许的谦卑。我希望告诉大家,这件事着实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

另一位老师说:

罗杰斯说过,以此假设为基础的人际关系意味着“颠覆今天的教育”。当我试着和学生建立这样的关系时,我发现事实的确如此。这对我来说是无与伦比的体验,把我带入了十分具有挑战性和重要性的关系中去。是什么激发了我的灵感,增加了我的干劲,让我对所产生的神奇效果感到吃惊甚至惶恐?我只能说……这是当代教育的悲哀。学生们争相传颂这种经历,这是他们第一次体验到被完全信任、自由和草重。这恰恰和时有发生的对学生的羞辱、曲解以及尖刻的嘲讽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过于理想化?

或许一些读者会认为,整章所叙述的方法(老师可以和学生建立更加人性化的关系的信念)是脱离现实的空想,太过于理想化了。他们也许觉得作者只是在鼓励老师和学生在人际关系或者在学科上多一点创造性,但他们认为这样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不仅如此,我还听到过不少知名理学院的科学家和知名大学的学者反驳说,试图鼓励所有的学生勇于创新是很荒谬的——我们需要许多普通的技师和技术工人,而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领袖只要一小部分就足够了。

对他们来说也许足够了,也许你也这样看,但我不这样认为。当我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潜质时,我真想帮他们把全部的潜力都释放出来。物理学家正努力将每个原子甚至原子核中的能量都释放出来,我们也应该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物力,帮助每个个体释放自己的潜能。否则,物质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不平衡,将对人类文明造成致命的打击。

我来不及冷静地表达内心的看法,因为时间不等人。我只有迫切地希望人们能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了解到人类潜能必须释放,意识到我们可以学的更多;并且深刻地认识到,在教育进退维谷时,如果不积极地关注人际关系,文明之河终有一天会干涸。仅仅是课程、大纲、知识覆盖面以及教学设备的改善,绝对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只有当老师注重与学生的关系,这个在当今教育界的紧迫难题才能迎刃而解。

四、总结

让我就提到的感情和热情重申我的观点,更加严肃认真地把它们阐述清楚。我说过,教育家和大众把过多的目光投向“教”,这是很悲哀的。这导致了许多和真正的教育并不相关甚至毫无价值的问题。我已经说过了,如果我们着眼于学习的促进(学生怎样学,为什么学,什么时候学,以及学习发生时学生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师生都会受益匪浅。我还说过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学习的促进性条件的知识,我们还将在这方面获得更多的知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人际关系的态度品质。

这些对促进学习行之有效的态度概括地说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促进者完全的真实,愿意以真实的人的面貌出现在他人面前,能面对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与感受。当这份真实包含珍视、关心、信任和尊敬时,学习的气氛就大大改观了。如果能够再加入一份细致准确的倾听与同感,自由的学习空间就会促使学生自觉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努力,而相互促进的学习风气也会让他们的心理日渐成熟。长此以往,我们相信学生一定会有所发展。我相信凡是拥有这些态度并敢于实践的老师,他们一定都能取得巨大的成就。这不仅是对课堂教学方法的小修小补,而是对其进行的一场革命。他们已经不再行使普通老师的职责,把他们叫做“老师”也不准确了。他们是学习的推动者、促进者和激励者。他们给予学生学习的机会、自由和生命。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和学生一起学习。

前面列举的各种事例表明:持有这样态度的老师的教学更有效,在采用这种态度的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更好。老师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潜能开发,而不是他们的不足。学生在传统的老师所营造的课堂气氛中,似乎总是不受喜欢和尊重的。但实际上,情感和亲密关系是每个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章中,我省略了实证研究结果,而带领大家探究这些有幸和促进者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的学生(小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看看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时的内心世界,以此让大家了解在自由、自发和自然的状态下,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我还试图说明这样的态度如何改变学生间的关系,使之更加明朗化,并充满了细心的关爱,以及它如何增强学生对有意义材料的学习。最后,我还说明了这种态度品质也改变了老师。

自始至终我都在着力说明,如果我们希望受教育者都能成为顺应时代变化的人才,就必须让我们的孩子从过去的教育环境中解脱出来,使之成为自发、自主的学习者。最后,我的目的是要说明,据我们所知,这样的学习者在和他人建立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关系中,是发展最好的。

 

9  成为一个促进者(选)

 

作为一位老师,我必须首先慢下心来去倾听学生的声音——去享用这些时刻,去珍视他们所说的话,不管这些声音听上去是高声还是低语,不管它们是礼貌还是愤怒,也不管它们与主题是否有关。

                                                            ——一位小学教师

一、一根魔杖

不久前一个教师问我:“你期望看到教育中发生怎样的变化?”当时,我尽可能完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但直到现在,它还一直沉寂在我心中。假如我有一根魔杖,它只能催生我们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变化,那个变化会是什么呢?

我最终决定,用这根魔杖让你和每一位老师都忘记自己的老师身份。你应当完全忘记自己多年来苦心积累的教学技能。你发现自己完全没有了教书的能力,但你拥有促进学习的态度和品质——真诚、珍视与同感。为什么我会如此残酷地对待老师,剥夺他们如此宝贵的技能?因为我感到我们的教育机构正处于绝境,如果我们的学校不能成为生机勃勃的、充实而丰富的学习的中心,它将必然走向灭亡。

也许有人会认为“学习的促进者”听起来倒不错,但不可能引起任何实质性的变化。其实他错了。学习促进者和传统教师在功能上是根本不同的。一个传统教师常常会这样问自己:

对这个年龄段或能力水平的学生而言,我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我应如何设计这堂课?我应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我应如何让他们学到这堂课中应掌握的内容?我应当设置怎样的测验才能测出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要点?

但另一方面,作为学习的促进者,你所问的应当是有关学生的问题,而不是有关自己的问题:

你想学什么?什么事情让你感到困惑?你所好奇的是什么?什么问题是你所关心的?你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当你从学生那里获得了答案,接下来你要问下面的问题。)

有许多资源能帮助他们获得能回答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和他们急于学习的问题的方法,这些资源包括人、经验、教学设备、书和我自己。现在,我如何能帮助学生找到这些资源?(然后要问的问题是)我如何能帮助他们评价自己的进步,并在自我评价基础上设立深入学习的目标?

传统教师和促进者所持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不管传统教学如何狡辩,它始终是以“水桶和杯子”理论为基础。传统教师可能要问的是,如何把课程规划者和我都认为有重要价值的知识事实,从“水桶”中倒进“杯子”里?而促进者只需关心学习氛围问题:

我如何创造一种心理氛围,使孩子们能感受到从老师、同学、环境和自己的亲身经验中学习的自由,使学生兴趣广泛,不畏惧错误?我如何帮助他们重新找回天生的对学习的热忱?

一旦促进者找到了合适的方法并付诸实践,孩子们便能从学校体验到归属感,觉得学校是“我们的学校”,课堂是“我们的课堂”,学习也成了“我的学习”。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在学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才会听到孩子们这样说:“我迫不及待地想去学校。”“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嘿,别打坏我们学校的窗户!”当我听到这些话时,心里既惊奇又高兴。

促进性方法也具有普适性,无论是对精神障碍儿童还是天才少年,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它们都能被使用。这是因为,当孩子们遇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时,他们往往能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决办法。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持续的成功体验。就像第1章中提到的,当HSPVA的高年级学生看到新生因不熟悉新环境而自动结成一个个小团体时,他们感到自己有责任帮助新生尽快认识学校里的其他人,帮助他们熟悉学校,以促进整个学校的融合。

有的教育家认为个别化学习的设想不可行,因为它需要比现在更多的老师资源。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如果学生真正对学习发生兴趣,他们就会进行大量自我指导的独立学习,纪律问题减少了,老师的控制职能下降了,老师也就能从中赢得大量自由时间。除此之外,自由互动能充分发挥孩子们在学习中相互帮助的作用,这也是一笔巨大的资源。就像前面提到过JohnRoberto合作使用连除法解决难题一样,成功的经验固然重要,合作学习、相互帮助的经验更重要。John帮助Roberto时,自己对连除法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而Roberto接受了John的帮助,学到了知识,这也是明智之举。

放弃做一个传统教师,选择做一个促进者,这是一件冒险的事,必将面对困难和许多无法预料的事情。但当学生取得成功时,促进者的喜悦又是其他人体会不到的。一个老师曾惊喜地告诉我,学做促进者后,她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反而增加了。

我觉得,对现在的教育进行什么程度的改造都不过分。我坚信传统教育已经没有用了,完全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总是学一些与他们的生活无关的东西;如果学生不能理解材料,他们就会有失败感——这似乎是传统教育的唯一成就。一旦学生发现学的东西是无用的,他们就会把知识全部还给老师,教育还有什么用?教育不应该教与生活无关的内容,也不应通过记分系统和教师的冷嘲热讽将失败感强加到学生身上。虽然在成就大事时经受一定的失败可以鞭策人前进,这种经历对人有积极的作用,但这和别人强加到学生身上的失败感是完全不同的,后者最终将降低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

二、路在何方?

“如果我想给学生学习的自由,我该怎么做?”现在你可能有了这样的疑问。但是,我不能代替你来回答问题,因为人们改变的途径有很多。所以我只想就我个人的观点来谈谈看法,如果要我对一群孩子的学习负责,我会向自己或我的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呢?

(一)学习是什么样的?

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当学生正在学习有意义的内容时,他(或她)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我在小学和中学时都是一个好孩子,成绩很好。因为我的家庭有严格的宗教信仰,把我和其他人隔离开来,从小我就很少有朋友。

13岁时,我们家搬到了一个大农场。那时,Gene Stratton Porter的书很流行,书中大量描写了野外的自然景色和一种在晚间活动的飞蛾。搬到农场后不久,我就在橡树的树干上发现一对月蛾,淡绿色的翅膀上有紫色的斑点,在黑暗中闪着微光。我简直为之陶醉了。我干脆把它们捉回来,养起来。后来雌月蛾产卵了。我就借了一本有关飞蛾的书,边学边喂养幼虫。但这批幼虫都没养活。后来我又捉了一些飞蛾来养,观察到了飞蛾变态发育的全过程——从毛毛虫到茧,最后变成飞蛾破茧而出。飞蛾刚从茧里出来时还只有指甲盖那么大,但一两个小时后翅膀就长到57英寸长,真是太神奇了!但养飞蛾也很累,经常需要采新鲜的树叶喂养幼虫,还要为它们清理屋中卫生,为茧保湿等。当我十五六岁时,我已经是“飞蛾专家”了。我知道二十多种飞蛾的不同生活习性,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它们的外表判断其种类,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幼虫和茧。

但这件事最有趣的地方还在于,我从没有向任何老师和同学提到我对飞蛾的兴趣。这与我在学校的学习完全不相干。老师对飞蛾不感兴趣。如果他感兴趣,我一定会不知疲倦地讲给他听。当时我也遇到过几个好老师,但我还是没有对他们说,我完全把这件事当成了自己个人的事情。这个研究至少持续了两年的时间,在此过程中我很自律,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与脑力,但我得到的收获更多。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我想,生活经历与我不同的学生,他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也会不同。如果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教育问题,我将错过很多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机会。作为一个在乡村和宗教家庭长大的孩子,我的经历可能与城市的孩子或残疾孩子有所不同。但作为一个促进者,我不断在自己的回忆中去探索——到底学习中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我真想进入孩子的世界,从他们的视角看看到底什么是有意义的。无论有意义学习将发生在孩子们生命的哪个阶段,我都希望学校能成为他们温馨的家。

我所受的教育同样影响着我的世界观和学习观,我也不止一次地用我所受的教育方法教我的学生。现在我必须要打破这种模式,我得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育,而不是根据个人的偏好进行教育。

(二)我敢于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吗?

第二个问题接踵而至——我是否有胆量把学生当成一个个真实的人来对待,或把他们当成我尊敬的人来对待?我敢对他们敞开心怀吗?相应地,我有勇气让他们对我敞开心怀吗?如果他们在某一领域比我懂得更多,或他们完全超过了我,比我更有天赋,我该怎么办?

要回答这些问题得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风险问题,一旦我给自己一个答案,下定决心去做,后面的风险我敢承担吗?第二个问题是,我和学生之间这种崭新的关系该如何建立?我相信我可以从某种小组活动(有的叫交流小组,有的叫人际关系小组、合作小组等)中找到答案。因为这些小组通常都能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给人安全感,可以帮助组员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

我想起了一部感人的电影《因为这是我的选择》,讲的是一个老师、缉毒警察和瘾君子(一个高中学生)一起参加一个小组的经历。小组结束时,这个高中生说:“我第一次发现老师、警察和吸毒者原来都是普通人,真是难以置信。”在学校时他可不敢想象学生可以和老师这么平等。我又想到了另一部电影,讲的是数学老师Jaime Escalante在洛杉矶Garfield中学辛勤工作的真实故事。在Escalante任教之前,该校没有一个学生能通过国家算术高级水平考试(AP)。但Escalante相信他的学生都能通过这个考试,顺利进入大学。于是他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从基础抓起,结果他的学生全都通过了考试。但考试中心不相信他们能全部通过,怀疑他们作弊,于是他们又参加了一次考试,还是全部通过,令人心服口服。有趣的是,所有的学生都错了同一个题目,因为老师当初就教错了。老师的失误变成了所有学生的失误。从1982年到1987年,该校共有354名学生通过了AP考试。因为不满学校的官僚作风,缺乏同伴支持,1992Escalante从该校辞职,到加州某高中继续任教。

学生对学习的期望水平、他所拥有的学习机会等,都会影响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的选择。如果学生觉得从没有人(比如老师)关心他,他往往会选择走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或对别人的生命、生活造成威胁。一个同事曾告诉我他在一所监狱教书的经历。他发现,所有罪犯身上都存在恶性循环,而有三个障碍使得恶性循环更牢不可破:一是不能阅读或阅读能力很差,这是所有犯人都有的问题,这使得他们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二是他们在学校时无法把老师当作普通人来看待;三是只有当他们犯错误时,他们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使学校变得人性化可能是降低犯罪率最有效的途径。

在一个有关医学教育人性化的会议上,参加培训小组的医生发现,无论是院领导、医学院的学生,还是自己的同事,其实都是和自己一样的普通人。我们在另一所医学院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那里所有的师生关系都是建立在人与人平等的基础上,因为学生和老师都是真实的、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两个社会角色。这种关系对双方来说都是新的体验。这两个事例都说明了,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需要改变。

在学生和促进者之间建立开放的私人关系固然有很多好处,但要真正落实在每个班级、每个学生身上却很不容易。教师有时会感到暴露自己真实的想法、感受是件冒险的事;不仅如此,如果我和学生的关系像普通人之间的关系那样,我没有任何优势与权威,这也令我感到不安。但如果我真心希望学生比我更有知识、比我更明智,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我就可能逐渐放下老师的架子,到学生中去做个促进者。

(三)学生到底对什么感兴趣?       

我问自己的第三个问题是:学生有什么样的兴趣、目标、目的及爱好?对这个问题,我在班上询问过,也在私下里和学生交流过。我还不断地思考,如何才能了解学生到底喜欢什么。

我觉得,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其实很简单,只要能创造一个让兴趣自由生长的氛围就可以了。虽然有的年轻人被学校经历侵蚀掉了原本的学习热情而变得死气沉沉,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在健康的心理氛围中焕发着生机,从而更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憧憬。

在我的记忆中,似乎从没有老师问过我喜欢什么。这听起来真不可思议,但确实如此。如果有老师问过我,我一定会说我喜欢野花、野生动物和飞蛾;我甚至会给他念我写的诗,告诉他我对宗教感兴趣。但从来没有人这样问过我。

我还记得60多年前一个老师在我的周记旁写下的评语。那次我好像写的是自己对小狗做了一件什么事,老师就在那段描述的旁边写道:“为什么你要这样做,卡尔?”其他的评语我早就忘记了,唯独这句话我一直记得,但直到最近我才明白为什么自己记得这么清楚。因为这传达了老师的确感兴趣于我为什么要那样做;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老师也会真正关心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因此,如果我是老师,我一定要给孩子们机会,让他们告诉我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四)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我问自己的第四个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有证据表明,学生进入公立学校学习后,反而不如从前那么爱钻研、有好奇心了。这是对教育最强烈的控诉。加州理工大学的教务长告诉我,他们挑选学生的唯一标准是看他对事物有多好奇。但我们所做的恰恰是扼杀学生的探究精神,扼杀他们对世界和人类的无穷的好奇心与探究精神。

加州大学的一位教授写信告诉我,他发现了可以帮助学生把好奇心保持下去的方法。他说:“我想说说你的《自由学习》一书对我和我的学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决定对自己的课程作调整,让学生成为自由的学习者。

开始时,我将实验设想详细地讲给学生听,叮嘱他们想好后再决定是否参加实验(我的课是选修课)。结果没有一个学生退出。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堂成为我所见过的最精彩的课堂!学生们也热情高涨。他们交上来的作业有的十分优秀,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本科论文。他们的热情感染了周围的人,无论是在宿舍还是在食堂,都会有外班的学生向他们打听课程进展状况,要求到我的班上来听课。

在对我的课堂进行评估时,有的学生认为学习还没有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这既说明我的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他们自身的缺陷,因为学习的责任在自身。我还有许多话想说,但我最想知道的是,学生究竟是怎样对学习机会——以对他们重要的方式给予热情回应的?作为学生的学习陪伴者,我究竟有多大的自由?

(五)如何提供资源?

还有一个问题:我如何把有用的物质资源和心理资源提供给学生?

好的促进者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先于学生去开发可能对学习有用的资源。对于大多数学生,特别是资优生而言,老师根本就没有必要手把手地教,只要提供给他们感兴趣的资源,他们就能自学。但是,促进者如何呈现这些资源却是有讲究的,需要发挥想象力,运用才智,付出劳动。

我的儿子大卫是个医生。他为什么能成为一个医生呢?原因是,上高中时,每个学生在高中的前几年都可以有几周时间以学徒身份尝试某种职业,并可以得到“师傅”的专业帮助。大卫对医学感兴趣,很幸运,有一个医生愿意帮助他了解这个职业。那个医生耐心地解答大卫提出的幼稚但很基础的问题,带着他到医院病房、手术室等各处参观,并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经过这个活动,大卫完全被实际的医生工作吸引住了,立志要成为一个医生。那个医生在处理学习资源时做得很好,成为我心目中促进者的典范。

(六)如何培养创造力?

作为老师,我会这样问自己:“我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吗?创造力强的学生常常提出烦人的、古怪的、甚至是挑衅的问题,我有足够宽广的胸怀接纳这些问题吗?我如何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

我觉得教师职业教育中应该加上一课-一一如何关注和呵护创新的想法。创造性的想法和行动在诞生时往往是脆弱的,不堪一击,也不讨人喜欢;根本无法与已确立的想法相提并论。儿童脑子里有很多这样不寻常的想法,但多数都得不到重视,有的甚至只会招致嘲笑。

GetzelsJackson发现,聪明的学生和聪明而有创造力的学生有很大不同。后者的个性更鲜明,行为往往不可预测,也更爱生事。你想想,老师(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老师,或是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能让这样的学生在班上待下去吗?正因为这样,爱迪生才会被认为是笨学生;飞行器也是在专家的不屑和嘲讽中诞生的。

而我希望自己能营造一个能相互尊重和自由表达的氛围,允许有创造力的学生写诗、画画、冒险、搞发明,而不用担心被排挤。这个想法一定会让不少教育家感到吃惊和害怕。

Chase McMichael是休斯敦大学物理专业的一名学生,1993年与人合作发明了悬浮轴承而获得两项专利,该发明能大大减少机械的摩擦,为世界节省几十亿的财富。在这个轰动的发明背后,最让人感兴趣的是他的学习经历。

高中时,Chase McMichael被怀疑患有注意力缺陷和阅读障碍,高中的辅导员说他“根本不是上大学的料”。据休斯敦报纸刊出的一篇访谈,他在高中时代的成绩不是B就是C。“他对课堂的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总是想知道最尖端的科技”。虽然得不到学校的支持,但他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他要进入重点大学,和超导体领域的权威Paul Chun教授一起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学后,他完全沉湎在创造一个永动机的念头中。“我将制造出世界上最好的轴承!”。幸运的是,大学从一开始就根据他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因为他有阅读障碍,学校也同意他另外找时间进行测验,这时他的成绩能达到AB。我想,Chase McMichael并不是大家认为的那种笨学生,学校以前给他的负面反馈不知磨损了他多少天赋,这对他本人和我们的社会都是巨大的损失。

(七)有必要强调全人的发展吗?

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我是否能帮助学生同时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否能帮助他们达到身体和心灵、认知和情感的统一,即全人的发展。

现代教育的一大悲剧就是只重视认知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对此都深有体会。David Halberstam的《杰出与才智》一书也对此做了诠释,他在书中说:其实当时肯尼迪总统和约翰逊总统身边的人都是相当有才干的,但为什么这个优秀的领袖团队会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呢?是那个时代的什么主流思想或其他什么东西,蒙蔽了这些杰出人士的眼睛吗?如果一定要揪出“罪魁祸首”,答案可能是人们过于相信智力因素的作用,相信才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计算机运行的结果显示,美国对付没有空军、装备落后的越南军队绰绰有余,但这是在忽略情绪情感因素的前提下计算出来的,它忘了有信仰支持的越南人民有着坚不可摧的意志。对人的因素的忽视造成了致命的错误。我希望我课堂上的学习是全人的学习,既有智力因素的发展,又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虽然这个目标很难实现,但其结果是非常有价值的。

三、一个案例

看了这么多问题,也许你又要问了:有哪个学校的老师能对我所提出的问题给予慷慨而积极的答案呢?这样的学校有很多,其中之一将由Karen Volz Bachofer为我们详细讲述。Bachofer伴随圣地亚哥O' Farrell社区学校的发展已有四年之多。就让我们在Bachofer的描述中,一起走访O'Farrell社区学校吧。

当别人都还在走老路时,我们的学校已经开始革新了。就像造飞机,有人可能是尽快造好飞机,起飞后发现它有毛病再对它进行维修;有人可能是事前好好设计,制造一个性能优良的、符合客户需要的飞机。教育改革也存在类似的两条途径。如果我们要令学校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就不能在它运行起来后再修补。这样太冒险了,我们承担不起这样的风险。我们必须事前深思熟虑,制造一架性能良好的“飞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同时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O'Farrell社区学校就是经过仔细的规划再建立起来的。它是圣地亚哥市经改建而成立的学校的典范。19881月,圣地亚哥创作与表演艺术学校(SCPA)决定搬迁,政府就开始讨论在SCPA的旧址建立一个相同类型的新学校的可行性。O'Farrell社区学校应运而生。

198910月开始,O'Farrell的校长和最初的7位老师就开始定期举行会议,对学校进行规划。同时,他们还邀请地区人事部门、大学教授、社会服务机构代表、家长、社区成员和同行参与会谈。除此之外,该团体的成员到全国各地访问考察那些改建而成的学校,并参加了很多发展培训。他们的规划工作得到了地区政府和私人基金的大力支持,为O'Farrell的近期计划、远景规划和机构组织打下了坚实基础。

任何人访问O'Farrell都会由学生带领参观校园。小导游带着参观者到各教室外面参观:有的班学生正分小组解几何题,有的班正在对文学作品进行专题讨论,还有的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里设计有关美国独立战争的游戏软件。小导游还会演示如何利用实验室的计算机查询系统,解释学校如何将地方的社会服务和医疗服务直接引入学校,介绍O'Farrell的座右铭、校史和组织结构……当然,他们也会回答参观者提出的各种问题。O'Farrell的学生完全承担了接待参观者的责任,差不多每个学生都做过小导游,这在全国的学校中都是很少见的。

O'Farrell社区学校分为6,7,8三个年级,容纳了1350名圣地亚哥地区的学生,这些学生属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母语。学校将学生划分为9个“学习家庭”,除了少数有严重情绪障碍和生理残疾的学生外,其他学生都在各自的“家庭”中学习同样高水准的课程。学生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学习人文(语言艺术、社会学习)、科技(数学、科学、计算机)和体育,而美术、音乐、外语则共用一个时间段,三个科目轮流学习。

O'Farrell的跨学科教学计划是教师、管理者、家长和社区成员共同智慧的结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取向的学习经历,同时还设置了艺术技艺学习和社区服务,使中学生在社会性、智力、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能得到最大的满足。学校所做出的每个决定都反映出学校要给予学生最好的教育的决心。在这里,学生总是第一位的。

O'Farrell的每个学生都会得到一个老师的主要帮助,经常举行家庭见面会,并定期举行全校大会,以沟通信息,讨论学校社区的重要问题,加强学生彼此的认同感。老师除了备课、上课之外,也有时间和同事讨论跨学科的课程,深造自己,并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教师职业化和创造高质量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是O'Farrell一切工作的中心,这正响应了1987年《加州中学教育任务报告》的精神——如果师生能团结成一个跨学科的团队,将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使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齐头并进。

为减小班级容量,达到大约231的学生和教师比例,O'Farrell决定取消传统的校长助理和教学顾问的职位,将原本用在这两个职位上的资金用于增加教员工资预算,从而在重要的教学时段减少学生和老师的比例。结果,原本由校长助理和教学顾问所承担的领导和管理工作,现在要由其他教职员工共同分担。首席教育官取代了校长一职,主要负责领导各家庭的教学工作,直接给学生支持以及负责全校的组织工作。

草草看来,你可能以为新颖的组织结构、跨学科课程和新的教职员工组织模式,是该校最重要的特点。其实,该校最重要的特点应该是全校上下对O'Farrell的一致定位——全校员工都有责任努力工作,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O'Farrell对自己定位的提升,给教师工作创造了优势。同时,O'Farrell又以学生利益作为自己决策的出发点,而不是从方便教师、日程安排出发,也不是仅仅为了与社区保持一致。

追求卓越和平等的责任感,学校的组织结构以及校园文化是O'Farrell取得成功的关键。学校的组织结构加强了老师、学生、家长三方的联系,而校园文化则传达着学校对学生的殷殷期望。O'Farrell的学生都知道老师是真正为自己着想的人,所以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他们信心十足地向独立学习者的目标努力。

19932月时,我们采访了一群该校的学生,问他们最喜欢学校的哪些方面。除了一个学生说她喜欢学校的冰激凌外,其他绝大部分学生都说他们最喜欢自己的老师。

Amy:我最喜欢我的老师,为了我们能学到知识,为帮助我们成为受人尊敬的人,他们真是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也很关注我们的感受和生活方式。

Raquel:这里的老师很关心学生,这是他们最伟大的地方之一。他们总是尽心帮助我们,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家庭作业。有的老师放学后还留下来,直到他们确信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为止。

Ikeo:老师不只是老师,还是我们的朋友。

Laurie:老师随时都准备帮助我们。他们总是教给我们有趣的东西,调动起我们的学习兴趣。

Johnetta:我敬佩我的老师,他们既关心我们的成绩,也关心我们的长远发展。如果你到我们学校读书,你也会有相同的感受。

Glen:我最喜欢O'Farrell的地方就是这里的老师,他们为了我们真是废寝忘食地工作,但有的学生仍然很懒,什么也不学,让我感到很失望。

Shonna:我喜欢这里的老师,因为他们帮助我们学习。虽然有时他们很严厉,但他们从来都很尊重学生的想法,从来不忽视任何人的意见。我妹妹明年也要来这里读书,我希望老师能像尊重我那样尊重她。

Antoinette:O'Farrell令我喜欢的地方很多,但我最喜欢这里的老师,因为他们自始至终都很信任学生。不论我们做什么,他们都尽量给予我们帮助,使我们能做得更好。

从孩子们的这些话可以看出,他们认同和感谢老师的辛勤劳动,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在“教与学”过程中也承担着责任。O'Farrell每个老师胸前的铭牌都代表着他是“O'Farrell梦之队”的一员,而CEO的铭牌则象征着他是这个美好梦想的守护者。每个教师的墙上都悬着这样的一个条幅—天生的聪明并不代表什么,真正的聪明是去努力追求—它是对这个梦想的最好诠释。

评  论

当我们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对世界的探索作为工作的焦点,当我们紧紧抱成一团为这个目标而努力,而不是看谁独领风骚时,我们的工作就能取得显著的成效。O'Farrell的学生所说的老师并不特指某个老师,而是该校的所有老师。就像在休斯敦的HSPVA,学生们喜欢的是那里的学习环境和该环境中的所有促进者。

学校要靠众人来建设,不是用砖头建设,而是用智慧建设;在这个环境中,学习者是大家注意的中心。学校以团队为结构基础,团队就是定义明确的一群学习者。虽然班级容量过大给教学带来很多问题,原有的教学模式中也存在很多困难,阻碍了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但如果我们以“家庭”为学习单元,给予学生支持和关注,能帮助我们克服这些困难,取得成功。就像我们在本章开头引用的一位小学老师的话——做一个促进者首先得倾听、了解学生的想法。

 

 

1  2-3  4-5  6-7  10-11  12-13  14-16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