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思维(10-14)(选)

 

 

第十章  理解:概念和定义(选)

 

一、概念的本质

在上一章中我们从两个方面对“意义”作了探讨,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就第三个方面进行更加详尽的论述。已经讨论过的两个方面是:(1)把意义作为不确定的假设的可能性,简言之,作为一种观念(如我们指出的,它不仅仅是一个精神的复合体,而且是一个客体或情境,它是被假设的而不是被承认的一种状态);(2)意义被看作是种种事物和事件的一种属性。它表明在联结中事物怎样获得意义,意义最终同一件事物结成一体,以至我们从来没有想要把事物同它的意义分割开来。

1概念是确定的意义

意义的这个方面事实上它是一种观念,当观念被用来指导观察和行动之后,它便可以被确定下来并获得了其自身的被承认的地位。然后,人们使用这一观念时,便不再将它视为不确定的和有条件的,而是把它当作可靠的手段,去理解和解释那些仍然不确定的和疑惑的事物。这些建立起来的可靠的、有根据的意义就是概念。概念是判断的工具,因为它们是参照的标准。可以确切地称它们是“标准化的意义”。那种为人们所熟悉的、其本身可以充分理解的、并能够用来判断其他种种事物的普通的名词,就是一个概念。石头、晚霞、花草、动物、月亮以及所有固定的和可靠的普通名词,从它们的意义上来说,都是概念。我们看见一件样子奇怪的东西;有人告诉我们,那是某人使用的一张床。我们对于这个原先存有疑问的事物,就不再是生疏的了,对我们来说,它的意义也就被确定下来了。

2概念使我们具有类化的能力

概念能够使我们具有类化的能力,把我们的理解力从一种事物扩展和延伸到另一种事物上。假如我们知道“床”的一般含义,那我们至少可以说出个别的床是哪一种哪一类的。显然,因为概念代表整个一类的或同类事物,那么,它就大大地节省了我们脑力。当然,有时我们也对一件事物的特殊性质、它的独有的性质、它的个别的性质具有特殊的兴趣。但实际上,通常知道它是哪一种事物也就足够了;我们认识了这个事实,就能够运用那类事物所共有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了。我们事先已知道概念适用于大量的事物,那么,我们就不必再花费力气去认识同类事物中的这一事物是什么了。

3概念使我们的知识标准化

概念使我们的知识标准化。概念能使事物的未定形的方面确定下来,使事物变动的方面不再变动。如果我们任意改换磅的重量和尺的长度,那么,很明显,当我们使用磅和尺的时侯,什么也测量不出来。如果那样,我们说这块布是1.5码宽,或者说这一大堆搪是20磅重,那还会有什么意义呢?参照的标准,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它都必须保持不变。概念的意义既经确定之后,在任何场合下,都应保持不变,有时,当人们讨论某一有争议的事情时,越争越乱,把讨论的人们搞糊涂了,这是因为在他们争论的时侯,无意中变换了自己所使用的名词的意义。反省思维和新的发明确实能够改变旧有一概念的意义,正如人们可以把测量由尺制和磅制改为公制一样。但必须格外当心,他们现在使用的是变换了的意义,否则,将会一塌糊涂。

当人们说他们彼此相互理解了,其含义是指他们对一些事情和问题,经过讨论之后,达成了协议或和解。这一事实说明,标准化的,稳固的意义是人们进行有效联系的一个条件。有两个人,说着互相听不懂的语言,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可以交流思想,因为在他们交淡中,都提供一些双方都公认的有相同意义的手势、姿势。实际上,对于两个人来说,尽管他们各自的经历不同,他们都需要社会生活的共同的意义,而且他们生活的条件是使意义标准化的一个主要力量。当意义得到社会的公认后,个人就能够保持自己思想的稳定,因为在他们的思想中有一些东西本来就是稳定的。“椅子”的意义永远相同;还有“太阳”“水”“地球”等,也是如此。我们日常使用的所有名词,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以及在其它的经验条件下,总是指同样的一些事物。

4.概念帮助我们认识未知的事物,使我们已经感知的尚不完备的知识得到补充

变换一种说法,观念,或说标准的意义是:(1)鉴别的工具;(2)补充的工具;(3)把一种事物纳入一种体系的工具。假如我们在天空中发现了一个以前从未见过的光点,除非借助于大量的意义去进行推理,否则,对于感觉来说那只不过是一个光点。即使花费脑力去思考,同样也只是一个视觉神经的刺激物。然而,在以前的经验中,若是储存有这个意义,那么,这个光点就会引出思想中的一个相对应的概念,它是小行星或是彗星?或是一个新形成的太阳,或是由于宇宙中的碰撞分裂出来的星云?每一个概念都有其特有的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性质,这种性质必须经过不断的持久的调查才能发现。结果,我们辨别出那个光点是彗星。通过一个标准意义,我们认识了那个光点及其稳定的性质。此后,人们的认识又有补充。我们所知道的有关彗星的所有性质都可用来解释这个特殊的光点,甚至可以用来说明在它身上还没有被观察到的那些性质。过去所有的天文学家掌握的关于彗星运动的轨迹和结构的知识,都适合用来解释那个光点。最后,这个彗星意义的本身也并非孤立的,它是整个天文学知识系统里的一个相关部分。太阳、行星、卫星、星云、彗星、流星、星辰——所有这些概念之间都具有某种相互参照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旦这个光点的意义被确定为彗星,那么,它马上就会成为浩瀚的知识王国中的正式成员。

达尔文在他的自传中写道,他在青年时代曾告诉地质学家西奇威克,他在一个沙坑中发现了一枚热带贝壳,那位西奇威克说那一定是什么人扔在那里的。接着他又说:“但是假如它真是原来深藏于地下而被人从那里挖掘出来的,那么这对地质学来说将是个非常大的不幸,因为它将推翻我们所知道的所有关于英国中部地区地表沉积的理论。”——因为这些理论认为,这一地区的地表沉积是冰河时期形成的。接着达尔文又说:“那时,我非常吃惊,西奇威克对于在英国中部接近地表的地方发现一枚热带贝壳的这一令人振奋的事实,竟然感到不高兴。我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完全认识到科学存在于众多的事实中,从这些事实中才能抽出一般的规律或结论。”这个例子(当然,从任何科学分支中都能重复发现)表明科学的理论,包括所有概念的使用,明显地表现了系统化的趋势。

5概念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获得概念的重要性,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是过分的,即是说:意义是普遍的,因为它适合于大量的多种多样的不同事例,尽管它们各不相同,意义对它们也是适用的;它们是稳定的、始终如一的,是自我同一的,它们是标准化的参照点。有了这个参照点,我们就能够在遇到奇异和未知的事物时,找到我们的方向。

儿童当然不能获得和使用与那些经验比较丰富的人所使用的相同的概念。但是,在每一个发展阶段,每一节课上,要发挥教育的作用,就应该引导他们获得一定数量的概念化的印象和观念。如果没有这个概念化或理智化的观念,他们将不能获得知识去更好地理解新的经验。这便是教育上所说的积累的含义,一时的兴趣或许能起到一些吸引的和激励的作用,但却不能弥补理智积累的不足。

然而,概念在教育上非常重要的作用曾使教学犯了很严重的错误。我们前面提到的对“逻辑”的错误使用,其根源是相信可以把确定的一般的意义或概念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将其作为现成的东西加以吸收,这样,就能够加快和提高获得知识的速度和效率。其结果,忽视了构成概念的基础条件,留给学生更多的只是些文字的公式。所传授的概念距离学生的理解和经验太远,必定造成人为的混乱。

实验学校反对任何强迫学生接受难以理解的教材,然而却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他们把各种各样有价值的经验和实际的活动提供给学生,但是,他们不清楚这些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有教育的价值,而不是为了消遣取乐——也就是说,要有一种使经验达到相当确定的理智化。这种理智化就是指既确定又普遍的观念的积累。使教育具有理智性,和从经验中获取观念,这二者的意思是相同的。如果经验不能使意义增加,不能很好地理解事物,不能确立未来的计划和行动方向,一句话,不能成为一种观念,那么这种经验还有什么用处呢?在教学方面,没有比真正概念的构成这个问题更重要的了。

二、概念是怎样产生的

1概念不是从现成事物中抽取出共同性质而形成的

概念不是把很多具有特定意义且早被人们完全理解的事物拿来,将它们一个对一个、一点对一点地加以比较,直到排除相异的性质,保留这些事物所具有的核心。关于概念的由来,有时人们说,一个儿童刚开始看到的都是许多不同的、特殊的事物,比如说一些特殊的狗:他自己的小狗“菲多”,他邻居的小狗“卡罗”,他亲戚家的小狗“翠翠”。他面对所有这些不同的对象,分析这些对象的许多不同的性质,(1)颜色;(2)大小;(3)形状;(4)腿的数目;(5)毛的数量和性质;(6)饲料,等等;然后去掉各个狗的不同的性质(如颜色、大小、形状、毛),保留每条狗具有的共同的性质,比如它们是四足动物,是驯养的动物。

2概念起于经验

实际上,孩子的概念是从他看过的、听过和玩耍过的某一条狗的意义开始的。他把从这个事物身上获得的经验转移到以后发生的事情上,形成他所特有的行为方式:当事物本身没有出现之前,他就能预想到该事物的性质。无论什么时候任何一个动物出现,他都采取这种想象的态度。所以,他可能把猫叫作“小狗”,或把马叫作“大狗”。但是当他发现他所想象的一些事物特征和行为方式与实际不完全相符时,他不得不从狗的意义上去掉某些特征,这样狗的意义就加强了。接着,他更进一步将狗的意义和其他动物加以比较,狗的意义就更加明确和完善了。儿童观念的形成,起初并不是从许多现成的事物中抽出一个共同的意义,而是把旧有经验中的结果运用于新的经验中,以便帮助他理解和处理新的问题。

3概念因使用而更加确定

如果认为,儿童关于每一条具体的狗的观念一开始就是清楚和确定的,他对自己的狗的各种独特的性质具有充分的知识,那么,这种说法是不真实的。确切地说,只要儿童所知道的狗只有“非多”这一条狗,(而且,更有甚者,他所知道的动物只有这一条狗),那么,他最初的关于“非多”这条狗的观念,是含糊的、不固定的和犹豫不决的。通过观察家里的猫,他才辨别出猫和狗两种动物之间的不同性质。随着同马、猪等其他动物的接触,他关于狗的确定特征就更加辨别清楚了。所以,即使没有同其他的一些狗作更多的比较,一个狗的概念也就逐步建立起来了。只要他达到这个程度,即认识到他的“菲多”是一条狗而不是猫或马,也不是其他的什么动物,那么当他与其它动物接触的时侯,就能以此作为参照点,对其它的动物加以归类和区分了。在整个过程中,他试图把它的经验中的模糊的和不确定的观念应用于所有和狗相似的动物身上。凡是能够应用的,那就说明原来的观念也适用于和狗相似的动物;凡是不适合的,他就能认识到这些动物之间的差别。通过这些过程,他的观念就获得了整体性、稳定性和明晰性,一个概念就这样形成了。

4概念因使用而具有普遍性

一个模糊的、或多或少尚未定形的观念,需要经过同样的过程才能获得普遍性。这就是说,概念具有普遍性是因为使用它而并非因为它本身就含有一普遍性的成分。不能把概念的起源归结为分析,认为在观念中有一种与概念非常相似的东西,它是通过详细考查许多个别事物之后,保留其中所有类似的因素,用这些因素构成概念。其实,并非如此。一旦人们了解了概念的意义,它进而成为加深理解的手段,是理解其他事物的工具。从而,随着意义的确定,它的内容也扩充了。概念的普遍性在于用来理解新的事物,而并非在于构成概念的那些成分。从众多的事物中搜集它的性质,得到的是一堆残碴废物,这种做法仅仅是堆积而已,只能得到一份目录清单或是一个聚合体,而不是一个普遍的观念。任何能在后来的实践中有助于理解其他经验的特性,由于它有应用的价值,所以才能具有普遍性。

使观念具有概念的稳固性和确定性,它只是强调为解决某些未知事物提供一条线索。假如一个儿童远远地看见一个动物在摇尾巴,他就辫认出那是条狗,那么这个以前从来没有意识到的特征,现在清楚了——从对动物整体的模糊的认识中分离出来了。这种分析和化学、植物学的科学工作者的分析不同,后者更注重为确认尽可能多的事物提供线索;他希望找到这类符号,就是事物不论在特别异常的情况下,还是以一种模糊的隐蔽的形式存在,运用这种符号都能够辫别。那种认为选择出来的性质,其实在心里早已明确了,只是后来才和其他性质分离开来的观念,好比把马车放在马的前面一样,前后颠倒了。正是由于选择,才能提供证据和线索,辨明事物的特征,而没有作出选择之前,就不能辨别事物的特征。

如果说分析可使意义明确,那么,综合则可使观念得到扩充,具有普遍性。综合与分析是互相联系的,一旦任何性质被确认下来,并且赋予它自己特殊的意义,我们的思想就马上寻找可以运用这种意义的其他事例。在运用的过程中,原先在意义分离的各种事物成为在意义上融合、同化在一起的事物。这样一来,它们就属于同类的事物了。甚至一个儿童也是这样,一旦他掌握了一个字的意义,就试着找机会来使用它;如果他有个圆柱体的观念,就把它运用到火炉的铁管和圆木等事物上面。这和牛顿在头脑中最初形成万有引力的概念的过程在原则上是没有差别的。从苹果落地的观念,他马上联想到月亮趋向于地球,然后又想到行星的运动和太阳的关系,想到海洋潮汐的变化,等等。这一观念运用的结果是原先在一种场合下已经被认识的、有明确含义的观念,被应用到其他的事件上,应用到原先认为是彼此孤立的许多现象上,结合成为一个严密的系统。换句话说,有了一个理解上的综合。

然而,就象刚才所说的,仅把综合的观念限制为象牛顿那样,对重要事例作出概括,那就非常错误了。相反,当任何人把一件事物的意义,转移到以前似乎被认为是不同种类的事物上时,这就是综合。当一个男孩将水注入一只他认为是空的瓶子时,发出的声响使他联想到空气的存在和压力;当他理解到水的虹吸现象和船的行驶是被同样的事实联结在一起时,那就是综合。把不同的东西如云朵、草原、小溪、石头,同时纳入一幅图画,那也是综合。尽管铁、锡器、水银各不相同,但却把它们设想为同类事物,这也是综合。

三、定义和意义的组织

1含糊性的有害影响

一个动物如果它什么也不能理解,那么至少它也不会有错误的理解。但是,人类是通过推断和理解,通过判断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获得知识,这样就经常出现错误的领悟、错误的理解、错误的设想——即有把一件事物搞错的危险。误解和错误经常来源于意义的不确定性,因为意义模糊,我们便对于别人、对事物和对我们自己产生了误解;因为意义不明确,我们便产生了曲解和走入歧途。有意识的曲解,可能是出于胡闹取乐;错误的意义,如果明显,也能发现和避免。但是含糊的意义如同胶粘似的理不出头绪,而不能分析提供素材,并且过于柔软无力而不能为其他信念提供证据。它们难以检验,也难以辨明它们的是非。含糊性掩盖了那种无意识地将不同意义混为一谈的错误,助长了把两种事物的意义互相掉换的倾向,也为根本没有任何准确意义的无知状态打掩护。这本来是一种逻辑上的过失——这是最坏的思维结果得以流行的根源。完全根除这种含糊不清是不可能的;要想减轻它的程度,减小它的力量,则需要我们的诚意和努力。

2意义的内涵与外延

意义一定要成为客观的、单一的、独立的、同质的、前后一致的,只有这样,意义才能清楚、明确。这些个别化的意义在术语上称为“内涵”。求得有关意义的结论的方法(并且说明这个意义),称为定义。“人”“河流”“诚实”“法院”等这些词的内涵是指它的本身独有的和有特性的意义。这些意义的单一性,通过定义而表述出来。

意义的明确性在于它能成功地对一组事物加以说明,能对另一组事物加以解释,特别是能解释在意义上特别接近的事物。可以用意义来表明的或归纳的各种特定的事物构成了它的外延。

定义表明内涵,划分表明外延,或者用相反的说法,归类表明外延。内涵和外延,定义与划分,很显然是相联的。内涵的意义是作为辨认事物特点的原则;外延的意义是指那些已经被辨认和判别的一组特殊的事物。外延若不指某个或某类事物,那么,它的意义则完全是空洞的或不真实的,反过来说,如果提出了并按统一的方法规定了具有特性的意义,但不把客观事物按照特定的意义归并到各组或各类中去,那么,就会把客观事物视为似乎在空间中孤立的、独立自存的东西。

把定义和分类合在一起,我们就能够得到确定的意义,并且也能分门别类地说明事物的种属的关系。它们标志着意义的固定和组织。任何经验的意义一经明确,能够作为划分其他相关经验的原则,达到了这种程度,就成为一门科学了;换句话说,定义和分类是科学的标志,它使科学不同于一堆不相关的混杂的知识,不同于使我们的经验产生凝集状态,而不了解经验作用的种种习惯。

3定义的三种类型

定义有三种类型。指示的、说明的和科学的。其中第一和第三种类型在逻辑上是重要的,而介于二者之间的说明的类型却在社会和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指示的定义。一个盲人永远不能充分地理解颜色和红的意义;有视觉能力的人也只能在注意到某些被指明的事物的性质后才获得这方面的知识。这种用引起对事物的某种态度来分清一种意义的方法,可以称为指示的,或称为陈述的定义。所有感觉的性质——听声、嗅味、辨色——同样还有情绪和道德的品质都需要由指示的定义来说明。“诚实”、“同情”、“仇恨”的意义必须从直接的第一手的经验中才能获得。教育改革家要改进语言的和书本训练,就经常需要采取借助于个人经验的形式。然而,无论个人在知识和科学训练中的造诣多么高深,在他理解一种新的事物或者旧事物的新的方面时,他都必须经常通过直接经验的行动或者对现存问题中尚有疑难的性质进行想象。

(2说明的定义。如果直接地或经提示而积累了特定的意义,那么,语言就能成为使想象联合和变化的手段。一种没有见过的颜色,我们可以把它限定为介于绿和蓝之间,从而给它一个定义;对于一只老虎,我们可以从已知道的猫类中挑选出某些性质,再结合从其他动物身上得到的关于大小、重量的观念,就可以给老虎下定义了。各种例证都具有说明的定义的性质;字典上提供的意义也属于这一类。把理解较深的意义联合积累起来,所获得的意义联合体就能供我们使用了。但是这些意义本身是间接的,并且是按惯例沿袭下来的;因此用意义代替那些对意义具有证实和检验作用的个人的经验,而把意义当作一种权威性的根据以代替直接观察和实验,这是很危险的。

(3科学的定义。即使是通俗的定义也可当作认识和区分个别事物的原则,但是这种认识和区分主要是社会的和实际的目的,不是理智的目的。把鲸当作鱼,既不影响捕鲸者的成功,也不影响对所看到的鲸的认识,当不把鲸当作鱼而作为一种哺乳动物来看时,对于实践结果来说,是一样的,但却为科学的认识和区分提供了一条更有价值的原则。通俗的定义,选择一种鲜明的特征,作为区分事物的依据。科学的定义则选择原因、结果和产生的各种条件作为它们特有的因素。通俗的定义所用的特征,不能帮助我们去理解为什么一个事物有它共同的意义和性质;它只能简单用来描述事物具有这些意义和性质的事实。至于原因的和产生的定义,则是以事物的结构来表明它所属种类为标准而确立的。这种定义可以解释为什么事物具有同类的或相同的性质。

例如,我们问一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他对金属如何认识和理解,他大概要以在工艺中金属的有用性质作为回答。可能把光滑、坚硬、发光、重量等包括在他所下的定义之中,因为当我们看到和接触到这些事物时,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这些特殊的事物;这种金属的耐用的属性,可以锤打、拉长而不断裂,遇热变软,遇冷变硬,保存既定的形状和形式,抵抗压力,耐腐蚀等,这些也许都被包括在他的定义中——无论如何,“有延展性”或“易溶性”是一定要列举出来的。但是,科学的定义并不采用这种事物的用途以及特征作为定义的内容,而是在另外的基础上确定它的意义。现在,有关金属的定义大概是这样:金属是能够和氧化合而形成碱的所有化学元素;换句话说,是和酸反应生成盐的化合物。这种科学定义,不是直接采用金属的性质,不是依据金属的用途,而是采用某种特定事物引出相关的其它事物的方式,即指出一种关系。化学的概念越来越多地表明物质相互作用的关系;物理的概念越来越多地表明物质运动的关系;数学的概念,表示函数的关系和数群的次序;生物的概念,说明物种的演变和对环境适应的关系;推而广之,科学方面的定义都是如此。总之,我们的概念就是最大限度地反映稳定的个性和普遍性(或适用性),达到这种程度,即表明事物彼此之间怎样依靠或彼此之间怎样影响,而不是描述事物共同有哪些性质。科学概念系统的理想就是:在概念从任何事实、任何意义转换为其他事实和意义的过程中,保持概念的连续、自由和活力;如果我们能在事物不断的变化中,把握它们的动力关系,理解产生或生长模式的原理,如果达到了这个地步,那么,科学概念系统的理想就可以实现了。 

 

第十一章  系统的方法:事实和证据的控制(选)

 

一、方法是对事实和观念的有意检验

判断、理解,概念等所有这些都是反省过程的组成部分,反省过程是指将一个复杂的、混乱的、不确定的情境转换为一致的、清晰的、决定的、或确定的情境。现在,我们将要重新回到这个问题,利用我们增加的知识,去讨论控制反省活动的专门的、复杂的方法。在第六章的第一部分中,我们看到反省是指通过事实和意义这两个方面彼此间不断的交互作用而引出的思维活动,每个新发现的事实都要发展、检验和修改一个观念。同时,每个新观念和观念的新形式都引起更深入的探究,去发现新的事实,修改我们对于以前所观察的事实的理解。

现在我们的讨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搜集和检验事实,作为推论的有力的证据的方法——控制观察和记忆的方法,为进行推论提供必要的事实。另一方面是形成和发展关于获得观念去解释事实、解决问题、精心思考得出概念的方法。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两种作用是彼此配合的。精选和辨别恰当的事实,为获得富有成效的观念,为必须进行的检验,都提供了一条较好的线索。观念越发展,越能激发新的观念和搜集新的事实。

1.建立系统化方法是必要的

我们从一个方面到另一个方面,从事实到观念,又从观念回到事实,进行检验,为了控制这个话动,需要一套系统的方法。没有一套适当的方法,人们只会抓住最先出现在他身边的事实;而不去检验这些事实,看它是否真实,即使是真实的,也不问其是否同需要进行的推论有关。另一方面,我们会轻率地接受最先出现的结果,不经过测试和检验就把它当作结论;我们也会在事实不足的情况下得出一个观念。我们将此观念应用于新的事实,也不认真研究一下,看这个事实是否合适,是否能证明这个观念。为了避免在复杂的情况下,在概括事实的过程中犯这些错误,科学的方法是特别必要的。

我们首先举个例子,说明怎样发现有关的事实,并以此为基础,提供根据进行检验,从而形成一个观念,并运用这个观念去解释事实,在这个过程中一条推断方法就相伴而生了。

一个人出去时,房间是整齐的;当他回来时,发现房间混乱不堪,东西被扔得乱七八糟。他脑子里自然会出现这样的念头:房间混乱无序是盗贼搞的。他没有看见盗贼;盗贼的出现不是观察到的事实;这是一种想法,一个观念。当然,房间混乱的状态是事实,事实本身就足以说明这是确实的;盗贼的出现是能够解释这个事实的一种可能性。而且,在这个人的头脑中,也没有一个特定的盗贼。房间的凌乱是可以看到的、特定的、确定的——恰如它本身那样;盗贼则是推断出来的。他也没有想到特殊的某个人,仅仅是一类人中的不确定的某一个人。

最初看到的房间的事实,并不能以任何方式证明是被盗的事实。后来的推测可能是正确的,但足以证明的确实证据并不充分。全部的“事实”,就其特定内容而言,既太多,又太少,说它太多,是因为那些事实中有许多特证同推论无关,所以,从逻辑上看是多余的。说它太少是因为最关紧要的原因,在表面上并不明显——如果最紧要的原因查清了,那是有决定意义的。所以,细心地研究这类事实的线索是必要的。除判断之外,如果接着调查这个例证,查明那里是否来过盗贼,那么,针对这个问题,就要查明谁是罪犯,怎样才能找到他,怎样确凿证明他犯有罪行,这就需要对事实进行大量的、仔细的调查,那么,事情的细节将会更加清楚。

2.在假设指导下的观察是有价值的

这种寻查需要指导,如果完全漫无目标地乱碰,将会得到一堆事实,但是,这些事实同案件没有联系,使得这一案件的调查反而增加了困难。单是这些大量复杂的事实,就很可能使我们的思维陷入困境。真正的问题是:在这个案件中什么事实能作为证据?在寻找这些有证据作用的事实时,最好用某些暗示有可能性的意义作为调查事实的指导,特别是在寻找那些能够作出一种解释而摒弃其他解释的关键事实时,更需要这种指导。所以,那个人便怀有各种各样的假设。除了失盗外,也有可能是家里有人急需找到某些东西,因为着急,没有时间把东西重新放好。家里也有孩子,可能不过是他们偶然淘气造成的。在某种程度上,每种推断的可能性都会被发展。假如是失盗,或是成年人匆忙所致,或是因孩子们的淘气所致,那么对于每种原因都会有相应的特证。假如这是个被盗的案件,那么贵重的东西就会丢失了。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这个人再观察现场,不是从整体上而是依据这个细节进行分析和推论。他发现珠宝不见了,他发现一些银器被扭曲弄弯了,剩下来的只是一些打了褶的破旧衣服。这些资料除了说明失窃外,同其它任何假设都是矛盾的。再进一步检查,他又发现更能说明问题的资料,即窗户被撬开过——这个事实只能同盗贼的活动连在一起。在通常情况下,这些资料就是盗贼来过的充分的证据。如果在十分异常的情况厂,那只有继续思考别的可能性,继续寻找另外的事实,并用这些事实作为验证这件事的资料。这是从日常生活中举出的例子。至于科学的方法,只不过是借助于为此目的而设计的仪器、设备和精确的计算,更加深思熟虑地处理同类的事情。

二、方法在资料鉴别中的重要性

观念或者假设是用来说明资料并把这些资料归为一个整体,形成紧密相连、首尾一贯的情境,这种观念或假设的形成是间接的。暗示出现与否,从根本上来说,凭靠当时个人的文化知识状况,凭靠个人的识别能力、经验以及个人的天资,凭靠他最近从事的种种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也凭靠机遇。非常富于想象力的发明和发现几乎都是偶然产生的,虽然这些偶然的幸事只能发生在那些预先就有特殊兴趣和推理能力的人身上。但是,当最初的暗示出现时,不论是高明的人还是愚笨的人,都不能直接地掌握,如果一个人头脑中有了思维的习惯,那么,对于是否接受和运用这种暗示,就能够掌握了。

最主要的控制方法,在前面的例子中已经阐述过。这个人面临这样的情境,他必须重新回头思考、修订、扩充和分析,使这个案件中的事实更加明晰和确定。他努力把这些事实转变为检验他头脑中暗示的资料。在盗窃的偶然事件中,一定要有这种检验,根据检查发现那些同暗示可能性不相容的矛盾的特点,以及发现那些同别的暗示相符合的特点。假如那个特殊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在事实中就应该正好有那些特点。最理想的过程是,人们发现的特点正好是那个特殊假设应当具有的。事实上,这种典型的证据很难发现,但是,在科学研究中,运用控制观察的方法,尽力工作,发现和收集资料,就能够得到一些近似的证据。

1观察和思维的相互关系

必须注意,观察同思维不是对立的,也不是相互孤立的。相反,认真思考的观察至少是思维的一半,另一半则是指采纳和认真考虑多种多样的假设。那些显眼的、突出的特点往往不必去理会;那些隐蔽的特征则需要揭示出来;而那些含糊不清的特点则应当强调并使之明朗化。

例如,考虑一下医生怎样诊断,怎样解释病情。如果他受过科学的训练,那么他暂缓——延搁——得出结论,为的是不被表面的现象蒙蔽而作出轻率的判断。在观察中能够碰到某些明显的事实,但是,那些明显的事实如果作为证据的标志,却又大多是错误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真正的资料,只有借助一批专家认为可用的器械和技术,通过长时间的研究之后才能得到。一些明显的现象也许足能假定那种病症是伤寒,但是医生要避免得出结论,甚至避免对这个或那个结论有任何偏向,直到他大大地扩展了事实的范围,也使事实更加精密了,然后才能做出结论。他不仅询问病人的感觉和他患病前的活动,而且要用手(或为此目的而制作的种种仪器)对病人进行各种各样的检查,去发现病人完全没有意识到的大量的事实。要精确地留心病人的体温、呼吸、心脏活动情况,而且对这些情况的变化也要随时准确地记载下来。这项检查工作,向外,要更广泛地搜集情况;向内,要把已掌握的详情作出细微的复查,否则,就要延缓作出结论。

2科学方法的规定性

简单地说,观察和积累资料,并且加以整理,以便形成具有说服力的概念和理论,科学的方法包括所有这些过程。这些方法都是直接选择那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准确的事实,以便形成暗示或观念。这种选择事实的方法,按其特性划分,包括:(1)通过分析,排除那些可能会导致错误的、无关的事实;(2)通过搜集和比较种种事实,突出强调重要的事实; (3)通过变换多种实验方法,精心地编排资料。

3排除不相关的意义

通常有一种说法,人们必须学会辨别哪些是观察到的事实,哪些是依据观察到事实而作出的判断。从字面上看,这种说法是行不通的;在每个观察到的事物中(假如这个事物要有某种意义的话)就存在着某些可感觉到的有形的固定的意义,如果将这种意义完全排除掉,那么剩下的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某甲说:“我看见我的哥哥了。”然而,“哥哥”这个词包含着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不是能感觉到的,或者说是不能从外表上观察出来的,它是从人的身分中推断出来的。假如某甲只说:“我看见了一个男人”,这里,分类的和理智推论的因素虽然较简单些,但毕竟仍然存在。假如某甲最后只是说:“我马马虎虎地看见了一个有色的物体。”在这里,某种关系虽然更没有展现出来、更不确定,但仍然有所表现。从理论上讲,很可能在那里并不存在什么物体,而只是一种反常的神经刺激。尽管如此,劝说人们去辨别什么是来自观察的东西,什么是从推断中得出的东西,仍然是合理的、有实际作用的。这种说法的意义在于:人们应该排除那些经验已经表明有最大的错误倾向的推论。当然,这也是一件相对的事情。在通常情况下,没有理由怀疑“我看见我的哥哥”这种观察;如果我们把这种认识放回到一个更为原始的形式下进行分析,那将是学究式的、愚蠢的作法。在其他情况下,某甲是否曾经看见了一个有色的东西,这种颜色是否由于视觉器官的刺激而引起的(象挨了一拳后“眼睛冒金星”)或者是否由杂乱的传播渠道造成的等,这些也许真正成为问题了。通常,科学工作者们都知道自己可能会匆忙地作出结论。这种急躁是由于他总是惯于把某种意义“塞进”他所面临的情境而形成的。所以,他必须提防那些由自己的爱好、习惯和流行的偏见所引起的错误。

所以,科学研究的技术乃是消除那些过于急躁而“塞进”的意义,对所要解释的资料持有纯“客观的”、没有偏见的各种方法。发红的面颊通常意味着体温高,苍白的面颊意味着体温低。体温计的度数自动地显示实际体温,因此,可以核对那些通常可能导致错误的习惯联想。各种观察的手段——计量器、图表和显示器,它们的科学作用是帮助消除那些由于习惯、偏见和强烈的一时的偏激和猜侧,以及流行的时髦理论等所提供的意义。照相机、留声机、描波器、辐射仪、地震仪、体积描记器,以及类似的其他的仪器,能为人们提供永久的记录,以便让不同的人和同样的人在不同思想情况下应用;那就是说,要受各种各样的估计和主要的信念的影响。这样,单纯的个人偏见(来自习惯、愿望和近期经验的副作用)可以大大地排除了。用通常的术语来讲,事实是由客观决定的,而不是由主观决定的。这样就防止了过早作出解释的趋势。

4.搜集充分的例证

另外一种重要的控制方法是增加事实或例证。假如我怀疑从车上抓一把谷物作为样品,是否能判断一车谷物的质量,那我就从全车谷物的各部分多抓几把,比较一下。如果质量都一样,那么,这样做也还好;如果质量不同,那就取出相当多的样品来,把它们完全混在一起,这就可以作为对全车谷物质量评价的合理标准了。这个浅显的例子说明科学方法在这方面的价值,就是坚持用多样的观察来代替由一个或几个事实引出的结论。

在它的发展的特定阶段上,这个方面既然如此显著,那么,人们就经常认为它构成归纳的方法。人们认为,所有被控制的推论,实际上是根据搜集许多相同的事例,并加以比较而得出的。实际上,在某些单一的事例中,这种比较和搜集是获得正确结论过程中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如果一个人从一撮麦粒样品推断整车小麦的等级,这便是归纳。在某种情况下,即是说,假如整车的麦子完全混合起来,那么,这就是完全的归纳了。再多取其他的一些事例,也无非是使假设的推论更谨慎,或者更正确。同样,在前面已经引用了关于失窃观念的推理的例子。从特殊的推理中得出失窃的一般意义(或关系),而这一特殊的推理就是把同一类事例中检查到的不同的细节和性质简单地总合起来。如果这一事例是非常含糊、非常困难的,这样,就必须依赖检查大量类似的事例,才能做出推理。但是,这种比较并不能把科学的方法运用到本来没有那些特点的过程中;它只是使推论更加谨慎、更加充分而已。对大量的事例进行思考,其目的就是为了便于选择有论证作用的或有效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对某些单一的事例作出推论。

5.在这些事例中,相异点和相同点同样重要

因此,在被检验的事实中,相异点和相同点是同样重要的。在比较中,如果没有对立面,那么,在逻辑上便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我们观察到的和记忆中的其他的事实仅仅是重复正在谈论的这个事实,那么,这比仅据一个原始的事实而得出的结论,并没有增加什么效益。在上面的那个例子中,各种各样的麦粒样品,它们实际上是不同的,至少它们是从车厢的不同部位中取出的,这一点才是重要的。如果不是因为这些不同点,那么,质量上的相同点,对控制推论将没有任何帮助。如果我们打算让一个儿童去得出关于种子萌芽的结论,就要运用大量的实例,如果所有这些实例的条件彼此都很相似,那么儿童几乎什么也学不到。但是,如果把一粒种子放在纯沙里,另一粒放在沃土里;再把一粒放在吸墨纸上,而且每种场合又分别有两个情况,一个是有水分,一个是无水分,这样,不同的因素就把为获得结论而需要的有意义的(或“基本的”)因素鲜明地表现出来了。总之,观察者除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仔细地掌握所观察事实的不同点,除非象对待相同点那样认真地注意不同点,否则,他没有办法决定在他所有的资料中,哪些是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另一种表明相异点的重要性的方法,是指科学家把重点放到相反的事实上面——放到看起来应该属于同一类,但事实上并非一类的事例上。反常、例外、以及在大多数方面一致,但是在决定性的某一点上不一致的那些事物非常重要;许多科学技术的设计,完全是为了检验、记录和加强对比的事物的回忆。达尔文指出:人们往往很容易忽略那些和自己特别欣赏的概括相对立的事实。所以他有一个习惯,就是不仅仅寻找那些相反事例,而且要把他注意到或想到的任何一个例外都记录下来——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就几乎会把它们忘掉。

6.条件的实验变量

我们已经涉及到控制方法的因素,这一点非常重要,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可行的。从理论上讲,一种恰当的样品可以作为一个推断的根据,它的作用抵得上一千个事例,但是,这种恰当的事例很难自然而然地找到,我们必须去寻找它们,而且必须得到它们。如果我们仅运用我们发现的事例——无论是一个还是许多事例——它们包含的许多东西都是与当前问题无关的,而许多有关的东西则是模糊的、隐蔽的。实验的目的就在于:根据事先设想出的计划,采取特定的步骤,创造一种典型的、有决定意义的情境,从这个情境中能作出结论,去说明当前问题中的困难。所有的方法在其它实际方面,是指控制观察和记亿的条件,实验只不过是对这些条件的最充分的可能的控制。我们努力进行观察,使得每个因素连同观察的方式和次数都包括进去。这样,可以拓宽认识领域。实验的方法就是使观察开阔、明显、精确的方法。

实验的三个优点。这种实验的观察同一般观察(不管范围多大)相比有许多明显的优点。一般的观察只是单纯地等待一个事件的偶然发生或一个事物本身的自然出现。实验能够克服我们通常经历的一些事实的缺陷,如: (1)罕见的事实;(2)难以捉摸和细微的(或歪曲的)事实;(3)具有稳固性的事实。

要想详细地阐述调查者在建立各种学科时采用的方法,分析和重申日常经验的事实,摆脱任意的和因循守旧的暗示,无论在形式上和在内容上(或范围上)都能得到确切的、透彻的解释,来代替那些含糊浅显的解释,这就得写成多卷的书,才能满足这些要求。但是,这些多种多样的归纳研究的方法,都间接地控制暗示的作用或观念的形成;并且,在选择和安排方才所说明的题材时,大体上要把上述三种模式联合起来,加以运用。

 

第十二章  系统的方法:推理和概念的控制(选)

 

一、科学概念的价值

控制观察和记忆以便选择和恰当处理可作为证据的事实,需依靠积累起来的标准化意义或概念。在房间凌乱的例子中,如果那个人没有相当确定的关于盗窃、灾害等概念,那么对于眼前的一切,他会象小孩子一样感到疑惑不解。概念是理智的工具,运用它可以把感觉和回忆的材料集中起来,以便澄清含糊的事实,使看起来似乎是混乱的东西变得有秩序,使不连续的零碎的东西统一起来。在医生诊断的例子中,若依靠已有的知识,那么诊断就更加明确,也更加全面了。用我们头脑中已经知道或已经掌握的知识去学习新知识,这是一句老生常谈。“达到理解”,“已确定的固定的意义”和“概念”是同义词。所以控制概念的形成是必要的。

1.在概念中系统的基本的重要性

我们必须考虑,使概念固定的连续发展,即有顺序地从一个概念转到另一个概念的方法。这里阐述的重要思想是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系统的基本的重要性。

一个概念即使它没有被纳入一个系统中或一组相关的概念内,它也能很好地用来识别我们经常经历的事件。

把概念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重要性,在我们用来描述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的文字中已经作了说明 。(1)前提是根据、根本和基础,前提构成结论的基础,前提确认结论、支持结论。(2)我们从前提往下推出结论,又从结论往上追溯到相反的方向。同样,结论是从前提发源的、流出的或引出的。(3)结论——这个词本身就含有前提中提到的各种因素,并把它们包容总和到一起。我们说前提“包含”结论,同时,结论又“包含”前提,就是指我们认识到包含一切的和综合的整体的意义。在这个整体中,推理中的各个因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通俗的概念,象普通的一个“狗”的概念是以相当明显的特征为根据的,这些特征是每个人运用他的感觉能察觉出的。但是这些通俗的概念使用的范围是很狭小的,若把它们引伸或去概括那些外表看来不同的各种情况,那便有很大的危险。它们认为,把蝙蝠叫作“鸟”,把鲸唤为“鱼”,类似这样的概括是不可靠的。它们不仅可能将我们引入歧途,而且与科学中所使用的那些基本的几乎很平常的概括,如电子、原子、分子、质量等相差很远。而正是后面提到的这些概念促进了发现、发明和对自然力的控制。

2.数量概念的价值

自然科学上的一个伟大的成就就是借助已经建立起来的数学概念的形式去观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事物。例如,数量和测量的概念。我们可以从通俗概念的角度,把具有不同性质的红、绿、蓝等放在一起,形成颜色的概念。但是我们运用波动速率这个概念,就可以得出关于颜色的更精确、更广泛的推论。这样我们就可以将颜色的现象同那些表面看来完全不同的——红内线和紫外线、放射现象、声音、电磁等联系起来。通过量的概念的使用,我们就不必考虑那些可以区分事物但却妨碍推论的不同的性质。如果我们把所有事物都看作是可以测最的数量的不同,那么就必然地、几乎没有限制地把不同的事物联结起来。

3.每门科学都建立自己特有的标准的概念

科学的每个分支,其目标都是要建立一套自己特有的概念,作为理解各自学科领域内各种现象的钥匙。这样就为每一个特定学科分支提供一套意义和原则,这些意义和原则紧密联结,在一定条件下,其中一个原则可以包含其他一些原则,在另外条件下,这个原则又可以包含另外的某些原则,如此等等。这样,相同的意义就可能相互替代,不用凭着特殊的观察,也能对所暗示的任何原则进行推论,从而获得具有深远意义的结果。定义、一般的公式和分类是使意义得到确定。以及详细阐明它的分支的方法。但是,定义、一般的公式和分类等,其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作为加强理解的工具,必须帮助说明含糊的东西和解释疑惑的问题。此外,虽然一个概念的最初表现形式并不用于某种情境,但是这个概念可能包含着能够容易适用的意义。再者,最初的概念可能适用的范围非常有限,如果通过推理,使观念中的意义能够比最初的观念扩大了应用范围,那末,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概念游戏

对于专家来说,种种概念的意义变成了他们专门研究的课题。他们完全不去考虑这些概念的意义对于实际的存在有何现实的、甚至未来的应用价值,而专门研究概念意义之间的相互依存的逻辑关系和含义的逻辑关系,把这种研究看作是理智上的乐趣。例如,对于学有专长的数学家来说,最令人神往的事情是研究种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发现未曾预想到的关系,把这些关系纳入一个和谐的系统中。他们认为,这种沉思冥想乃是一件令人陶醉的美的亨受。这种事情就是所谓的概念游戏。

这种游戏形式可能会比其它任何游戏都更加吸引人。可以断定,凡是对观念的关系没有浓厚兴趣的人,就不能成为某一科学或哲学领域的杰出的思想家。许多儿童富有人们意想不到的这种观念游戏的能力(只要所提供的观念在孩子们所能理解的范围内)。来自外部的强制性的功课抑制了儿童这种能力的发展,使他们时常陷入白日作梦和空中楼阁式的幻想。而在较欢快的情境下,联结种种事物的意义乃是一种有兴趣的,能够发现意想不到的结合的快事。创造工作,如写作、绘画或任何艺术,它的伟大价值之一就是促进建设性的意义游戏,即使它是无意识的,也仍是有价值的。

5.概念需要最后的检验

虽然没有直接地观察,概念也能够发展。虽然找出概念彼此之间联结的习惯,正象观念或意义一样,对于科学的发展和培养人的高度智能是绝对必不可少的,但是概念最终的检验还要依靠实验性的观察所获得的资料。通过精心细致的推理,能够得出一个非常丰富和似乎非常有道理的暗示性的观念,但是它仍然不能判定这个概念的正确性。只有当观察到的事实(通过搜集或实验的方法),同理论上的结论完全一致没有任何例外,这时我们才能接受这一合理的结论,才能判定这是一个对实际事物行之有效的结论。总而言之,完满的思维必须自始至终处在具体观察范围中。所有演绎方法最终的教育价值,要以它是否能够成为创造和发展新经验的工具作为衡量的标准。

二、在教育上的重要应用:几种特殊的弊端

关于概念、定义和概括的大部分错误是由于将事实和意义分离开来。在这种分离中,“事实”变成一堆未经消化的、机械的、大量文字性的死东西,即所谓的“知识”。同时,观念又远离客观事物和经验活动,成为空架子。这样,观念不是更好地理解的工具,相反,它本身倒成为不可理解的神秘物。由于某种不能解释的原因,这些观念经常出现在课堂上,除此之外,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具有这种观念。

1.事实与意义的分离

在学校的一些课程、许多课题和课文中,学生被淹没在繁琐的细节里。他们的脑袋里装满了那些来自道听途说或权威人士灌输的一些没有联系的、零碎的条文。即使在所谓的“实物教学”中,如果所观察的只是孤立的事物,不依据事物之间的联系,去作出解释,不考虑事物的起因,以及事物所代表的意义,那么,从这种“实物教学”中观察到的事实,也仍然是没有联系的零碎的条文。将事实和原则的描述,装进儿童的记忆中,并且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通过某种法术,就能使心灵发现这些东西的用处,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使是普遍性的原则,如果仅凭记亿,也和单纯记忆那些特殊的事实一样。因为这些普遍性的原则不是用来理解实际的客观事物和事件,或是引出这些原则所包含的其他概念的意义,那么,头脑中记忆的这些原则(错误地称之为学习),也仅是任意的知识的片断。

高等教育的实验室教学和初等教育的实物教学一样,学生们学习的科目,常常是“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只是学习零碎的、琐细的种种事实及其性质,而不涉及它们代表和象征的更为普遍的性质。在实验室里,学生们全神贯注于操作的过程,而不考虑他们操作的理由,不了解实验所提供的合适的方法,只是为了解决典型的问题。只有演绎或推理才能发现和突出事物依次相连的种种关系,而且只有理解了这种“关系”,才配称作学识,否则,只不过是乱七八糟的废物袋子。

2.未能把推论贯彻到底

另一方面,即使在头脑里匆忙地得出一个关于整体的含糊的观念,这个观念也是由零碎的各个部分的事实组成的,而不能意识到作为整体的各个部分是如何联结到一起的。我们说,学生们“大体上”感到历史课和地理课所讲的事实是有联系的,但是,这里的“大体上”只意味着“模糊”,学生们并不知道为什么如此,他们没有一个确切的、清楚的认识。

即使鼓励学生在个别事物的基础上去形成一个普遍概念,形成一个关于个别事物怎样相关的概念,但是仍然不能使学生尽心竭力地去深思在眼前的和相似的情况下,这些概念具有什么意义。学生进行归纳推理,形成一种猜测;如果恰好猜对了,那么马上就得到教师的承认;如果猜错了,就会被否决。如果观念需要有所扩充的话,那么多半是教师的事,因为发展智力是教师的责任。但是,完善的、完整的思维活动,要求提出暗示(猜想)的人去进行推理,说明提出的暗示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何意义,以便充分地发展这一假设,至少要说明这一暗示适用于特殊资料的方法。经常过分地运用背诵的方法,并不能简单地检验学生的能力,测定学生的某种形式的机械技能或复述从权威人士那里接受下来的事实或原则,于是教师又往往走到另一个极端;在唤起学生自发的反省活动之后,学生们对于一件事物的猜想或观念只是简单地被认可或者被拒绝,而对于这些猜想或观念的进一步的精心思考,则被视为教师的责任。用这种方法,虽然暗示和解释的功能被激发起来,但是,没有得到指导和训练。暗示虽然被激发起来,但是,没有使暗示发展到推理的阶段,而这个阶段是使暗示得到完善的必经阶段。

在其他的科目和教材中,推理的阶段是孤立的,好象它本身就是完整的。在一般的思维程序中,不论在开始或在末尾,这种孤立的推理都是错误的。

3.从演绎开始,而使演绎孤立

一开始就用定义、规则、普遍的原则、分类以及类似的东西,这是最常见的错误。这个方法受到所有教育改革者的一致的攻击。从逻辑上讲,这种方法的错误是由于在引导学生进行演绎思考时,没有首先让学生熟知定义和概括所需要的种种个别事实。不幸的是,有时改革者过分地强调了他们的异议,因而矫枉过正。当那些熟知的具体经验不能恰当地发挥作用时,他们不是指出其没有效用和缺乏活力,而是喋喋不休地反对使用一切定义、一切分类和一切普遍原则。况且,如果运用普遍性的原则,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不是为了终止人们的探究,那么,开门见山地把普遍性的原则放在首位,也是合适的。

4.概念与指导新观察分离

将普遍的观念孤立地放在另一端上,并不能确定和检验一般推理过程运用于新的具体情况下所取得的结果。种种合理的方法,其最终目的在于同化和理解个别事物。如果不能将普遍的原则用来掌握新的情境(所谓新的情境是指在表现上不同于用来进行概括的那些情况),那么,不论怎样充分地论证这个原则,也不能完全理解这个原则。如果只是复述这个原则,自不待言,那就更不能理解这个原则了。学生和教师过于满足那些机械的事例和例证,而且学生不是力求把他们已经论证过的原则进一步用于自己的经验。这样一来,原则就变成僵死无用的东西,它不能应用于新的事实或观念。

5.没有提供实验

每个完整的反省思维的活动都需要作出实验——运用暗示的和获得的原则,去有力地解释具有新性质的新事物,从而检验暗示的和获得的原则。学校自身对于科学方法普遍进步的适应是缓慢的。就科学而言,它已经证明,只有运用某种形式的实验的方法,才可能进行有效的、完整的思维。对这条原则,在高等学校、学院和中学里,已有了相当的认识。但是在初等教育中,大多数人仍然认为,通过小学生自然范围的观察,再加上通过灌输而接受的东西,便足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当然,我们所说的实验不一定非使用实验室不可,更不需要精密的仪器;但是,人类的整个科学史证明,如果不提供足够的设备,以便进行真正改变自然条件的活动,那么,就不存在完满的思维活动的条件。至于书本图画,甚至种种实物,都是被动地让人观察,并不能实际运用,因而,它们并不能提供实验所需的设备。

在一些“进步”的学校,连续不断的外加的活动,即使是那些杂乱、没有联系性质的活动也被看作是实验。实际上,每一个真正的实验都包含有一个问题,即在实验中发现某种东西,而且在明显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个观念作为指导,把这一观念当作进行工作的假设,这样才能使活动具有目的和宗旨。

6.缺少对基本成就的总结

在这些学校里也有一种趋势,即忽略了不断检查的必要性,有意识地回顾那些已经做的和已被发现的事情,以便系统地阐述所取得的基本的成果,在头脑中清除所有与结果无关的原料和活动的废物。正因为这样明显的道理,所以系统的阐述和组织的工作不应出现在开始,在经验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更应该对正在进行的活动作出定期的检查,并对取得的基本成果作出概括,这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将养成散漫、混乱的习惯。

 

第十三章  经验的思维和科学的思维(选)

 

一、经验的含义

事实上,在我们平常的许多推论中,凡是那些没有在科学方法指导下进行的推论,都属于经验的性质,这就是说,它们实际上是在同过去经验有某些固定的结合或相吻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期望的习惯。凡是两件事总是联系在一起时,比如雷声和闪电,就思维而言总是这样的倾向,即闪电过后,我们总期待着雷声的到来。当这种联结经常不断地重复时,那种期望的倾向就变成一个确定的信念,认为这些事情紧密相联,那么就可以满有把握地推论,当一件事情发生后,另一件事情一定或几乎一定会相伴而来。

比如甲说:“明天大概要下雨”。乙问:“你怎么知道呢?”甲回答:“因为太阳落山时天空昏暗”。那么乙又问:“这和明天下雨有什么关系呢?”回答:“我不知道,但是通常在日落时天空昏暗,以后总要下雨。”甲不知道天空的迹象和雨的到来之间的任何的客观联系;他也不知道这些事实本身的任何连续性——象我们经常所说的那样,他不懂得任何定律和原则。他从两件事情经常连续发生,便把二者联结在一起,这样,当他看见其中一种现象时,就会想到另一种现象。一个暗示了另一个,或者由一个联想到另一个。一个人可能会以为明天要下雨,因为他查看过晴雨表;但是如果他没有水银柱的高度(或水银柱升降刻度的位置)和大气压的变化之间关系的概念,不知道这些怎样就和降雨连在一起,那么他认为可能下雨就纯粹是经验的。当人们过野外生活和靠打猎、捕鱼或放牧为生时,测定天气变化的征兆和迹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广泛地区形成的民间传说中的谚语、格言就这样产生了。但是只要没有理解某些事情为什么和怎样就出现这种迹象,只是简单地依据种种事实之间的重复的联结,而预侧天气的变化,那么关于天气的一些信念就仍完全是经验性的。

1.在某些情况下经验的思维是有用的

聪明的东方人根本不理解任何天体运行的规律——即没有一个关于在事物自身内存在的连续性的概念,但他们能够相当精确地预测出行星、太阳和月亮的周期位置,并能预告日食、月食的时间。他们是通过反复观察种种相同情况下发生的事情,才取得那些认识的。一直到不久以前,医学的实际状况也主要是在这种条件下发展的。经验表明,“大体上”、“一般说来”、“或照通常或经常的说法,”当某种症状出现时,用某种药物治疗就会得到某种结果。我们关于人类个体的本性(心理学)和群体的本性(社会学)的大部分信念,仍然基本上是经验的。

2经验思维有三个明显的缺点

纯粹的经验思维的种种缺点是明显的,其中有三点值得注意:(1)它具有引出错误信念的倾向;(2)它不能适用于新异的情境;(3)它具有形成思想懒惰和教条主义的倾向。

错误的信念。首先,尽管许多经验的结论大体上说是正确的;尽管它对实际生活确有很大的帮助;尽管那些善于预测天气的渔民和牧人的预言在限定的范围内,比那些完全依靠科学观察和测量的科学工作者的预报更为准确;尽管实际上经验观察和记录为科学知识的形成提供了素材和原料,然而经验的方法却不能辨别结论的正确和错误。因而经验的方法又是造成大量错误信念的根源。最普遍的谬误之一,术语称之为“误认因果”,即相信在甲事情之后出现了乙事情,那么,甲就是乙的原因。这种方法的缺陷是经验性的结论的主要根源,即使有时结论是正确的——那也儿乎是出于侥幸。土豆只能在月亮上弦时下种,海边地区的人涨潮时出生,落潮时死亡,彗星是危险的预兆,摔碎镜子将有恶运降临,一种专门药物治愈一种疾病——这些以及上千个像这样的见解都是在经验的巧合和联合的基础上而得出的断言。

经验的事例越多,而且对事例的观察越细,那么事物之间不断联系的证据越加可靠。我们许多重要的信念,至今仍然只有这种保证。衰老和死亡,从经验来看,是所有预期中最为确定的,但是至今也没有人能讲出衰老和死亡的确切的必然的原因。

面对新异情境。第二,即使这类由经验得到的最可靠的信念,当遇到新异的情境时也将失去作用。因为这些信念是同过去的经验相符合的,如果新的经验在相当程度上离开了过去的情境和以往的先例,它们就没有用处了。经验的推论是循着习惯造成的常规惯例进行的,一旦常规惯例消失,就再也找不到任何推论应遵循的轨迹。克利弗德发现普通技巧和科学思维之间不同,就在于此,这是很重要的。他说“技巧能使人对付他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局面。”而且他进一步认为科学思维的定义是“将旧有的经验应用于新的情况。”

心智的迟钝和独断。第三,我们还没有了解经验的方法最有害的特点。心智的迟钝、懒惰、不合理的保守性大概是经验方法的伴随物。它对思维态度的普遍的影响比它获得的特别错误的结论更为重要。任何形成的推论主要地依靠过去经验中观察到的种种事物的联结,而忽略了它同通常情况的不同之处,夸大了能有利地证明过去经验的事实。因为心智自然地需要某种连续的原则,需要在孤立的种种事实和原因之间有某种联结的环节,为此目的就尽力地去任意虚构这种联结。幻想和神话的解释就是为了弥补所缺的环节。在人类知识进步的历史中,经验论的第一阶段,存在着十足的神话,在第二阶段就出现了隐藏的“本质”和神秘的“力”。正因为这种隐藏的和神秘的性质,这些原因是观察不到的,所以对于它们的解释的价值,既不能用来证明也不能用来驳斥后来的观察和经验。所以这种种信念就变成纯粹的传说了。信念的解释经过反复地灌输并相传下去,成为教条,实际上窒息了后来的探索和反省思维。

某些人成为这些教条的公认的保护人,传道者——教育者——使这些教条永世长存。怀疑这些信念就是怀疑信念的权威;承认这信念,就表明对政权的忠诚,证明你是好公民。被动、驯从、默许成为主要的理智的美德。对于出现的种种新异的和多样的事实和事件,或者视而不见或者是强加修剪,使其与习惯的信念一致,一味引证古老的定律或一大堆混杂的没经仔细审察的事实,而把探索和怀疑置诸脑后。这种思维态度导致不愿变化,厌恶新奇,对于进步是十分有害的。凡与既定的准则不合的都是异端邪说;凡是有新发现的人就是怀疑甚至是迫害的对象。起初,信念也许是相当广泛和细致的观察的产物,一旦成为固定的传说和半神圣的信条,它就僵化了,被当作权威简单地接受下来,并且同权威人士所偶然信奉的幻想式的概念混合在一起。

二、科学的方法

1科学方法采用分析

科学的方法同经验的方法正好相反,科学方法是找出一种综合的事实,来代替彼此分离的种种事实的反复结合或联结,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把观察到的,粗糙的或凭肉眼即能看到的事实分解成大量的不能直接感觉到的更为精细的过程。

科学工作者的认识则前进了一步,认为观察的事物表面看起来是一个单独的物体,实际上它是综合的。他的方法是尽可能地逐个地加以变换种种条件,注意当每一个条件被排除时,恰好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过分粗糙而且范围太广的、从整体上不能解释的事实,就被分解成一系列细小的事实。因为每个细小的事实都显示了一个因果联系,所以,它们都能被理解。

2变换条件的两种方法

变换条件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经验的观察方法的发展。它包括在不同条件下偶然进行的大量的观察,仔细比较其结果。

然而,这种对事实的比较分析的方法有严重的不利之处;只有在相当多的不同的事实自然呈现时,才能使用分析的方法。而且,即使这些事实呈现出来,那么它们的变换对于理解所讨论的问题是否有重要意义呢?这仍然是一个疑问。这种方法是被动的,而且。依靠外界偶然的事件。所以,主动的或实验的方法具有优越性。即使少量的观察事实也能暗示一种解释——一个假设或理论,依据这个暗示,科学工作者就能有意识地变换条件,并且观察发生了什么情况。根据某种思想或理论,变换条件而进行观察就是实验。实验是科学推论的主要来源,因为它最便于从粗糙的、含混的状态中挑出重要的因素。

3实验既包括分析又包括综合

实验的思维,或者科学的推论,就是一种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过程,或用简单的术语说是区分和鉴别的过程。

考察科学思维比经验思维具有什么优点,我们可以找到如下几点:(1)减少了错误倾向,(2)应付新情况的能力, (3)对未来的兴趣。

应付新情况的能力。由于分析增加了推论的肯定性,因此综合就显示了妥善应付新异情况的能力。能够用普遍的、经常发生的事实替代那些比较罕见的和特殊的事实,就是把似乎是新异的和特殊的事实变化为普通的和熟悉的原则,这样一来,新奇和异常的情境就能加以控制,作出解释和预测了。

对未来的兴趣。从信赖过去、常规和习惯的保守的态度,转变为相信通过对现有条件的理智控制所取得的进步,这种态度的转变,当然是实验的科学方法引起的反映。经验的方法不可避免地夸大过去的影响;实验的方法则寄希望于未来的种种可能性。经验的方法说“在没有充分数量的事实时要等待”;实验的方法说“制造事实”。前者依靠自然界偶然呈现给我们的某种情境的联系,后者则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努力使这种联系显示出来。用这种方法,进步的概念便获得了科学的保证。

4科学思维不受直接的、强烈的因素的影响

一般经验大体上受到各种偶发事件的直接力量和强度的控制。凡是强烈的光亮,突然发生的事情,巨大的响声,都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得到显著的评价。凡是暗淡的、微弱的和连续发生的事物则被人们忽视、或被认为是无关紧要。习惯的经验倾向是用直接的和即时的力量来控制思维,而不考虑那些在长时期内具有重要性的因素。总的来看,动物没有预测和计划能力,它必须对非常紧急的刺激马上做出反应,否则将不能生存。当思维能力发展了,这些刺激并没有失去它们的紧迫性和强烈性;但是思维要求这种直接即时的刺激服从于长远的要求。微弱、细小的事物可能比强烈和庞大的事物更重要。后者可能象征着事物本身的力量己经耗尽,前者可以显示着一个过程的开始,这个过程包含着特有事物的全部发展趋势。科学思维首先需要的是思维者从感官刺激和习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种解放也是进步的必要的条件。

5抽象的价值

如果我们对这些明显的感觉特点,附加上各种使个人态度固定化的社会的习惯和期望,那么,经验的思维——即过去的、或多或少未加控制的经验,压制自由的和丰富的暗示的弊病就变得显而易见了。

即使在普通的思维中,抽象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在一切分析中,都有抽象的作用。在一切观察中,都有抽象的作用。这种观察是从一大片含糊不清的东西中,把事物独特的性质分离出来。但是,科学抽象的作用,在于把握任何感觉都不能发现的关系。

抽象的概念有时具有超前的性质,忽略了这个性质,抽象的概念在理智上就没有价值了。人们认为抽象的作用只是把注意力放到那些已知事物的某些性质上,而排斥其他的特点和性质。但是,尽管在有些情况下,这个行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而抽象的逻辑的价值,则在于抓住以前根本没有理解的某些性质或某种联系,并且把它们揭示出来。抽象把思想从那些固定化的、明显的、人们熟悉的性质中解放出来。所以,它需要具有从已知探寻某些未知的性质或联系的能力,这在理智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更广泛的推论。

6.“经验”的意义

经验这一名词可以用经验的或实验的思维态度来进行解释。经验不是一种呆板的、封闭的东西;它是充满活力的、不断发展的。当经验局限于往事、受习惯和常规支配的时候,就常常成为同理性和思考对抗的东西。但是,经验也包括反省思维,它使我们摆脱感觉、欲望和传统等局限性的影响。经验也吸收和融汇最情确、最透彻的思维所发现的一切。确实,教育的定义应该是经验的解放和扩充。一个人在儿童时期的可塑性比较大,他还没有受孤立的经验影响,变得僵化,以致不能对思维习惯中的经验作出反应,这时,就应该对他进行教育。儿童的态度是天真的、好奇的、实验的,社会和自然界对儿童来说都是新奇的。正确的方法,保持和完善了这种态度,使得个人能得到捷径,了解整个民族缓慢的发展进程,消除那些由于呆板的常规和依靠过去的惰性带来的浪费。抽象思维就是在经验中用新眼光看待熟悉的事物,进行想象,开拓新的经验的视野,实验就是沿着这条路子展示和证明它自身的永久的价值。 

 

第十四章  活动和思维训练(选)

 

一、活动的早期阶段

1婴儿在思考什么

看着一个婴儿,我们常常会想到这样的问题:“你猜想一下他在想什么?”照理来讲,这个问题是无法详细作出回答的;但是,同样照理来讲,这种问题可以使我们确知儿童的主要兴趣。他的首要问题是控制自己的身体,使之成为确保舒适安乐,并能有效地去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工具。婴儿几乎对于每一件事情都要学习,像看、听、伸手、触摸、保持身体平衡、爬、走等等。即使人类比低等动物有更多的本能反应,人类本能的倾向也没有动物那么完善。而且,人类的大多数本能倾向如果没有才智的结合和指导,就几乎没有什么用途。一只小鸡不仅后来长大了用嘴啄食、用嘴抓食,而且当它从蛋壳里出来时就要经过几次这样的尝试。这需要有眼和头的复杂的配合。而婴儿出生后几个月还没能开始明确地抓到他的眼睛所看见的东西。即使他学会了这一适应,也需要经过几个星期的练习,才能做到抓握时既不伸得太长也不致于不及。一个小孩要抓到月亮,这的确是不可能的。他的确需要一些练习,然后才能分辨出一个物体是否能被抓到。眼睛一经受到刺激,手臂就本能地伸展出来,作出反应。这种倾向是准确而迅捷地伸展和抓握能力的根源,尽管如此,最终要达到精通熟练,仍然需要观察、需要选择有效的动作,并按照一定的目的安排这些活动。这些有意识地选择和安排活动的作用就构成了思维,尽管它只是一个初步的思维形式。

2控制身体是一个理智的问题

因为控制身体各器官对儿童以后的发展来说是必要的,所以这样的问题就既有趣而又重要了,而且,解决这些问题又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真正的训练。儿童很喜欢去学习运用他的手足,喜欢触摸他所看到的东西,把声音和所看到的东西连结起来,把所看到的东西和尝到的、触到的东西连成一体;而且儿童在出生后的一年半中,智力水平也有了迅速的提高(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身体运用的基本问题)。所有这些都充分地证明了身体控制的发展,不仅是身体本身的发展,而且有理智上的成就。

3不久,社会的适应就显得重要了

尽管最初的几个月中,儿童主要是花费时间去学习运用身体,使自己安适地适应物质条件,并且学习熟练而有效地运用事物;然而,社会的适应也是很重要的。儿童在与父母、保姆、兄弟、姐妹的联系中,就学会了满足食欲,消除不适,要求适宜的光线、颜色、声音等等的示意方法。他与自然事物的联系是受人控制的,因而他很快就分辨出,人是所有与之相联的对象中最重要、最有趣的对象。

语言是唇舌的运动和所闻声音的精确配合,因而是社会适应的最重要的工具。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一般在第二年),婴儿活动的适应及其与别人相处的适应就给他心智的生活定下了基调。当他看着别人在做些什么事,而且尝试着去理解,去做别人鼓励他设法去做的事时,他可能的活动范围就无限地扩大了。心智生活的轮廓形式,就这样在人生最初的四、五年中形成了。数年、几世纪、几代人的发明和规划,已使成人的工作和职业发生了大发展,儿童正是处在这个环境之中。然而,就儿童而言,他们的活动仍然是直接刺激,这些活动是儿童自然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是吸引儿童的眼、耳和触觉,引起活动的物质条件。当然,通过他的感觉,他不能直接掌握这些活动的意义。但是,它们提供了使他产生反应的刺激;这样,他的注童力就集中在较高层次的材料、更为重要的问题上了。前一代人的成就,形成了指导下一代人活动的刺激,如果没有这一过程,人类文明的历史就不能久传了。而每一代人也就只能花费精力,亲身去从野蛮的状态重新起步。儿童在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比语言本身更多的东西。他们获得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向他们展现了一个新的世界。

4模仿的作用

模仿仅仅是成人活动提供刺激的方法之一,所提供的这些刺激非常有趣、多变、复杂和新奇,所以能引起思维的迅速进步。然而,仅有模仿并不能引起思维;如果我们象鹦鹉学舌一样,通过单调地仿效别人的外部行为来学习,那就永远也无须去思维;就是我们掌握了这一模仿行为,我们也无法确知我们所做的事情有什么意义。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经常假定重复别人行为的活动,仅仅需要模仿就够了。但是,儿童很少是通过有意识的模仿来学习的,就是说,他的模仿是无意识的。要按照儿意自己的看法,他的学习就完全不是模仿。别人的说话、手势、行为及职业,和儿童某些已经活动了的冲动连成一体,并暗示了某些令人满意的表示方法,暗示了某些可以达到的目的。有了他自己的目的,儿童就象注意自然事件一样,去注意别人,得到更进一步的暗示,得到实现目的的手段。他选择他所观察到的某些方法,加以尝试,找出其中成功的或不成功的,并在他自己的信念中估量一下它们的价值是增高了还是减低了。就这样,他继续地选择、安置、顺应和实验,直到他能如愿以偿为止。旁观者或许观察到这一动作与成人某些动作的相似性,于是就断言这是由摸仿而学来的。而事实上,它是通过注意、观察、选择、实验和证实结果而得来的。正是因为运用了这一方法,才会有理智的训练和教育的效果。成人的活动,在儿意心智的发展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方成人的活动给世界上的自然刺激加进了新的刺激,这些新加入的刺激更准确地适应于人类的需要,它们更丰富、有更好的组织、范围更复杂、允许有更灵活的适应,因而也就能引起更奇异的反应。但是儿童在利用这些刺激时,他所运用的方法,同他为了支配自己的身体而尽力去思维的方法是一样的。

二、游戏、工作及类似的活动形式

1游戏和游戏态度的重要意义

当某些事物变成了符号,而能够代表别的事物的时候,游戏就从仅是身体上的精力充沛的活动转变为含有心智因素的活动了。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小女孩把玩具娃娃弄坏了,就用这一玩具的腿来做各种各样的玩耍,诸如为它洗刷、把它放在床上以及爱抚它等等。这时她是象往常一样,把玩具娃娃的腿当作整个玩具娃挂来做游戏的,因而部分代表了全体;她不仅对当前的感觉刺激作出反应,而且对所感觉的物体的暗示意义作出反应。因此,孩子们常把一块石头当做桌子,把树叶当做盘子,把檞果当作杯子。对待他们的玩具娃娃、小火车、积木和其他的一些玩具,也是如此,在摆弄这些玩具的时侯,他们不是生活于物质环境之中,而是生活在由物质事物所引起的多种意义的大领域里,既有自然的意义,也有社会的意义。所以,当孩子在玩小马玩具,作开设商店、造房或走访游戏时,总是使物质事物附属于所代表的观念上的象征事物。这样,多种意义的领域、大量的概念(这是所有理智成就很根本的东西),就都确定和建立起来了。

再则,儿童不仅熟悉了种种意义,而且也把种种意义组织起来,编排分类,使之紧密连成一体。一项游戏和一个故事会慢慢地彼此调和起来。儿意最富有想象力的游戏,也很少同相互适合、关联的各种意义没有联系;即使“最自由”的游戏也要遵守某些首尾一贯和统一的原则。它们都有一个开端,中段和结局。在游戏比赛中,各种秩序规则贯穿于各个小的动作之中,把它们联结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整体。在大部分游戏和比赛中都有韵律、竞争和合作,这就需要加以组织才行。因此,由柏拉图率先提出、福禄培尔继之再度提倡的学说,都认为游戏是儿童幼年期主要的、几乎是惟一的教育方式,这并不是故弄玄虚或什么神秘的主张。

游戏态度比游戏本身更为重要。前者是心智的态度,后者是这一态度的现时的外部表现。当事物被简单地看作是暗示的媒介物时,所被暗示的东西就超越了原来的事物。因此,游戏的态度就是一种自由的态度。有了这一态度,人们就不必再拘泥于事物的物质特性,也无须关心一件事情是否真正“意味着”他所比拟的东西了。当儿童游戏时,用扫帚来当作马、用椅子来当作火车,对于扫帚并不真的代表一匹马,椅子也不真正代表火车的事实,他却认为无关紧要。所以,为了使儿童游戏的态度不终止于姿意的幻想,并在建造一种想象的世界时,能认识现存的、真实的世界,就有必要使游戏的态度逐渐地转化成为工作的态度。

2工作的重要意义

什么是工作?这里所说的工作不仅是外部的表现,也是心智的态度。在自然生长的过程中,孩子们最终发现那些不可靠的、假装的游戏是不合适的。因为它们虚构得太容易,不能令人满意,也没有足够的刺激,以引起满意的心智反应。想到了这一点,他就会把事物所暗示的观念恰当地应用于种种事物上了。 一辆小车,带着“真的”轮子、辕轩和车身,类似于一辆“真的”车,这辆小车能满足心理的要求,比仅仅是信手拿来的任何东西,就假装成是一辆小车要好得多了。偶而去参加摆放“真”桌子和“真”碟子的游戏,要比总是假托一块平展的石头就是一张桌子,树叶就是碟子有更多的收获。这时兴趣的中心仍在于事物的意义上;事物越有意义,也就越有重要性。游戏的态度正是如此。但是,这时意义的特性已经改变,它必须寻找化身,或者至少要用实际事物来表示了。

这类活动代表了一个从游戏转变到工作的过程。因为工作(是理智态度,而不仅仅是外部表现)意味着一种意义(或一个暗示、一个目的、一个目标)的适当的化身的兴趣,在客观的形式中,通过应用适当的材料和器具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利用了在自由的游戏中引起和建立起来的意义。但是,它却控制着意义的发展,使其应用于事物时能与事物本身可以观察到的结构相一致。

“工作”这个词并不令人满意,因为它常用来表示达到有效结果的常规性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对于种种方法很少经过思维的选择,对于期望得到的结果,也很少有深思熟虑的调整。从外部的观察来看,我们把工作仅仅看作是一项因为必须做,所以就去做的事情。但我们也可以从内部来观察它,当我们思考教育与工作的关系时,我们必须这样去观察。如此,工作就意味着是一项受目的指导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人们要完成某些事情,须有思维的加入才行;它意味着在选择合适方法、制定正确计划时,表现出来的机智和创造性;而且,最后也意味着期望和观念要由实际结果来验证。

像成年人一样,儿童可能按照别人的指点去做一些事情;按照口头或书面的指导,或者是按照固定不变的蓝图而机械地工作。这样,也就几乎没有什么思维;他的活动也就不是什么真正反省的了。但是,正如我们所提及的那样,手段和结果的关系是一切意义的核心。所以,从智力活动的意义上看,“工作”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因为它在把各种意义应用于现实条件,并加以验证它们的同时,也继续创造了一些意义。然而,成年人决不能以普通成年人工作的结果作为价值标准,去判断儿童活动的价值;如果以成人的工作来衡量,成年人一定会认为儿童的活动近乎于没有什么价值。成年人必须从儿童亲自去进行计划、发明、机智、观察的角度来判断其价值,必须时时记住:即便是成年人极熟悉的事情,也会引起儿童的激情和思维。

3游戏与工作的真正区分

游戏和工作的区分点,通过一般地说明差异的方法去进行比较,就会完全清楚了。据说,在游戏活动中兴趣在于游戏活动本身,而工作的兴趣则在于活动终止时的结果。因此,前者纯粹是自由的,而后者则受所要达到的结果的制约。当用这种显明的形式说明二者差异的时候,在过程和结果之间、在活动和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之间,就几乎引进了一个错误的、不自然的划分。真正的区分并不在于为了活动自身的兴趣和为了活动的外部结果的兴趣,而在于不断前进的活动兴趣和趋向于最终结果并且各个阶段一线贯串的活动的兴趣。两者都同样例证了活动中“为了自身”的兴趣;但是,在某种情况下,兴趣所在的活动或多或少是偶然性的,由于环境中的偶然事件和一时而起的念头,或受别人的偶然的指使;在另一种情况下,活动因有所趋向,有所成就,而意义更加丰富了。

假如游戏与工作态度之间的错误理论和学校实际中效果不好的方法没有什么关系的话,那么,似乎就没有必要坚持仔细地分辨出更为正确的观点了。但是,在幼儿园和中小学各年级里,把游戏和工作截然分开的现象非常盛行,这就证明,理论上的区分对于教育实际的影响。在“游戏”的名义下,幼儿园的作业表现为过分的象征性,幻想性、感情化和任意性了。而在与前者相对立的“工作”的名义之下,小学的作业就包含了许多外部指派的任务。前者没有目的;而后者的目的又太偏远,只有教育者才能理解,儿童却不能理解。

儿童到了一定的时期,必须扩展和更精确地认识现存事物;必须充分确定地设想目的和结果,以作为行动的指导,必须获取某些熟练的技巧,来选择和支配各种方法,用以达到这些目的。上述这些因素在较早的游戏时期,就应逐渐地引入;否则,到后来突然地、任意地增加这些因素,对于早期和晚期的学习来讲,显然都是没有好处的。

4想象和实用的相关的错误观念

游戏和工作的尖锐对立,通常是与想象和实用的错误观念联在一起的。关于家庭和邻里事务的活动兴趣,都以为仅仅是实用性的而受到轻视。让儿童洗刷碟子,置放桌子,从事烹饪,裁制玩具娃娃的衣服,制做能盛“实物”的盒子,用锤子和钉子自制玩具等,排斥了(据说是如此)儿童的美学和欣赏的因素,消除了想象的作用,使儿童的发展从属于物质的和实际的事务。然而,(据说是如此)让儿童象征性地去表演鸟类和其他动物,表演人类关系中的父亲、母亲和孩子,工人和商人,骑士、士兵和文职官员的家庭关系,都能保证人的心智的自由练习,而且这一训练既具有智力上的价值,更具有道德上的伟大价值。甚至认为,如果儿童在幼儿园里栽种和照料植物,那就是过分注重身体的和实用的方面了;然而,如果儿童戏剧式地去重演种植、耕作、收割等等的生产活动,而不带有什么物质材料或象征性的类似物,就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精神欣赏力。更有甚者,玩具娃娃、火车、船和火车头等都被严格地禁止使用,却向儿童推荐立方体、球体和其他能代表社会活动的象征物品。越是不适宜于代表想象用途的物体,比如以立方体代表小船,就越认为它有更大的发展想象力的功能。

这种思维方法有如下几点错误。

第一,健全的想象不是解决不真实的问题,而是解决由暗示所引起的、理智能实现的问题。想象的运用,并不是在纯粹的幻想和空想中任意驰骋,而是扩展和丰富真实事物的方法。对儿童来讲,发生于他周围的家事活动,并不是达到物质目的的功利手段。这些活动向儿童展示了一个高深莫侧的、奇妙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到处都充满了神秘和希望,充满了儿童所钦慕的、成人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在这个世界里,成年人若把例行公事看作是自己的职责,可能会感到无聊和乏味;但对儿童来讲,却充满了社会的意义。从事于这种活动,即是运用想象,来构成儿童自己所不曾掌握的、更大价值的经验。

第二,儿童们的反应大体上是身体的和感官的反应。但是教育者有时却认为儿童的反应是一种伟大道德和精神真理上的反应。儿童有巨大的戏剧模拟力,他们的表面举止(对具有哲学理论的成年人来说)似乎表明儿童具有骑士豪侠、献身精神或崇高的风尚等品质;而就儿童本身而言,他们却只是一时的身体上的外表的兴奋。要在儿童实际经验范围以外,找出象征着伟大真理的东西来,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要想试图这样去做,也只不过是引起儿童喜悦的短暂的刺激。

第三,在教育上反对游戏的人,总是认为游戏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而那些反对正统的有用的活动的人,又混淆了工作与劳动的关系。成人熟知,重大的经济成果取决于负责任的劳动;因而,他寻求消遣、松弛和娱乐。如果儿童没有过早地受雇去工作,如果他们没有受到童工劳动的不良影响,就不会有这样的区分。不论什么事情,凡是能引起儿童兴趣的,完全是因为那些事情本身对儿童有直接的兴趣。这样,为了功用而做事,和为了娱乐而做事就没有什么差别了。他们的生活也就会更统一、更健全。如果认为成年入的活动通常是在实用的压力之下才能完成,因而也以为儿童不可能很自由、很愉快地去从事这种工作,那么,这种假定是缺乏想象力的。决定哪一件事是属于功利的,哪一件事是不受约束而有创造性价值的,不是所做的事,而是做事时的主观愿望的特性。

二、建造性的作业

1.科学产生于职业

文明的历史表明,人类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都产生和发展于人类生活的基本问题,在较早时期尤其如此。解剖学和生理学产生于保持身体健康和活力的实际需要;几何学和机械学产生于测量土地、建筑和制造节省劳力机器的需求;天文学与航海、记程、记时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植物学发源于医药和农艺的需求;而化学则一直与染色、冶金和别的工业需求密切相关。反过来讲,现代工业几乎完全是应用科学。常规工序和粗糙经验的地盘在逐年缩小,而科学发现逐步地变成工业发明。电车、电话,电灯、蒸汽机等为社会的交通和管理带来了革新的成果,这些都是科学的产物。

2学校的作业提供了理智发展的可能性

大部分儿童具有显著的生动的倾向。学校也开设了大量的作业课程。一般在手工训练的项目下组织起来,也包括有学校园艺、短程旅游和各种各样的绘图艺术——开设这些课程大体上是根据实用的理由,而不是根据严格的教育上的理由。或许,当前教育上最为紧迫的问题是如何组织和联系这些学科,使它们成为养成活跃、持续、富有成效的理智习惯的工具。人们普遍承认,这些学科能抓住儿童更主要的、固有的特性(引起他们要做的愿望)。这些科目能提供很好的机会,去训练自助并有效地为社会服务,这一点也得到了大家的承认。但是,这些科目也可以用来提示需要解决的典型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就要靠个人的反省活动和实验的方法,要靠获取明确的知识体系,以便日后获得更为专门的科学知识。的确,没有什么可以仅靠身体活动或熟练操作,就能保证获得智力效果的魔术。手工课程可以通过常规、口授或传统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和书本科目的教学一样地容易。但是,在园艺、烹饪、纺织或基本的木工和铁工中,理智的连续性的工作,都可以这样作出计划,其必然的结果是使学生不仅积累了实践知识,认识到植物学、动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其它学科中的科学重要性,而且(这一点更为重要)也能使他们逐步精通实验探究和证明的方法。

小学的课程因负担过重而普遍受到非议。要反对恢复到过去的教育传统上去,唯一的出路就在于从各种艺术、手工与作业中寻求理智的可能性,并据此重新组织现行的课程。在这里,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是,去寻找将民族的盲目和因循守旧的经验转化成为有启发意义的、开发人心智的实验方法。

3使“设计”具有教育价值所必备的条件

近几年来,学校中建造性的作业不断增加。这些作业一般被称为“设计”。为了使“设计”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就应当具备某些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兴趣。如果儿童的活动没有情感和欲望,如果活动没有为他提供发挥精力的余地,他自己就不会感觉到有什么意义;即使他外表上还坚持这么去做,但内心却已产生了反感。但仅凭兴趣还是很不够的。但仅凭兴趣还是很不够的。有了兴趣以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由哪一类目的和行为来支持他的兴趣。这兴趣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这种兴趣主要是一种兴奋,还是蕴藏有思维的加入?

第二个条件是活动应当具有内在的价值。这个说法,并不象以前我们所指出的那样:从成人的观点来看,其结果仅是些外表上有用的东西。但是,它们却有着这样的意思:仅仅是琐碎的活动,除了暂时的娱乐以外,不会有远大的效果,那么,就应当排除这类活动。设计要富有情趣,同时又代表生活中某些有价值的事物,这并不是很困难的事。

第三个条件是(实际上仅是第二个条件的补充)设计在其发展过程中应当提出问题,以唤起新的好奇心与求知的需求。一项活动,如果不把人的思想引向一个新的境界,无论它是多么今人惬意,也毫无教育的价值。如果思想不被引向探究以前所没有思维过的问题,就无法进入这一新的境界。同样,如果这些问题没有产生求知的欲望,使能通过观察、阅读及与这一特定领域里的专家进行商讨的方法而获得新的知识,也无法进入这一新领域。

最后,即第四个条件,是要圆满地完成设计,必须有充足的时间。要达到的目的和计划,必须有发展的可能,使一件事情很自然地导向另一件事情。如果不这么做,就无法进入新的境界。成年人的职责,在于考虑未来,在于看到一个阶段的成功能否暗示另一阶段的探查和行动。作业是有连续性的。它不是把种种无关联的行动凑在一起,而是连贯的、有次序的活动,活动的一个步骤为下一步的需要作准备,如此一步步地增加,以累积的方法继续推向前进,就会达到完满的结局。

 

 

1-4  5-9  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