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10-16)(选)

 

 

今天所讲,纯粹是科学发展以后在知识思想界的影响。我们先问知识方面的科学方法是什么?自然不消说得求学便是知识的一部分,知识得到以后,一方再去教人。故知识界的变迁,当然在求学及教授的两种方法上产生大影响。

科学并不是书本上积聚的知识。化学、物理、天文等都不是科学的本身,只是科学的结果。真的科学所以重要,不在它的结果,而在它的方法——就是重要在这些积聚的知识是怎样来的。若单知道这样那样的科学,而不知道科学的方法算不得知道科学。    

假如世界上发现一种很怪的变迁,把人类求知识及用知识的方法统统毁了,只剩—堆的所谓科学,那时一定不能说是有科学,只可说有一堆很怪的死知识。因为科学所以重要在于求知识的方法及根据已知的推求未知的、更深的方法,这才是科学的本身。倘只是一堆的知识,哪里可称为科学,不过外面的结果罢了。

何以学校有了科学很久而所产生的结果很少,博物、化学、物理都教了,只是没有结果。这因为所教的科学都是人家已发生的结果,而不能使学生有发现真理的方法。学生所得只是一堆古董,而不是研究、发明、管理、指挥天然界的能力。

科学的方法是什么呢?简单说,科学的方法便是试验的方法。这方法的大意,简单说,便是用人的动作将一方的心的作用和别一方的天然界的事实连起来。

譬如有一种金属,不知道它是什么,旧方法不过看它什么颜色、什么光、多少重。然这种方法都不够用。科学的方法则用人的动作,加点酸下去,看它起什么反应,另加点别的酸下去,又起什么反应。加酸不够,则用热,烧到多少度,变什么样子。这都是用人的动作引起它的变迁,将它的性质和用处全明白了。故曰,科学的方法是人的动作连起心的作用和天然界的事实,有创造的关系。

这个话详细说,就是动手时先有一种计划,用什么下去,应该起什么现象,所以是心的作用。加下去以后,看它是否起什么现象,与我的计划对不对,不对再用别的方法试验,使他发现新的事实。由新的事实,再发现新的观念,所以是有意识的。

我闻中国古代有“知之非艰,行之维艰”的话。试验的方法却与之相反。这是只有行然后可以知,没有动作,便没有真的知识。有了动作,然后可以发现新的光明、有条理的事实,以及从前未发挥的知识。故曰,没有行决不能有真的知。   

把科学与非科学一比较便明白了,许多知识不能称科学就因为它没有条理次序。科学的所以不同,就因为有条理次序。故科学的知识是有组织的知识。它所以有组织,因为有人的动作加进去,把它安排得将条理次序明显出来。

没有组织,只有一堆的知识,固然不是科学。而有许多旧的学者,认为真理不自外而自内,于是闭目冥想出有条理次序的真理来。这种真理,虽然可算是理想中的宝塔宫殿,但能与天然界的事实相符与否实在没有保证。故仅有理想也不是科学,必须事实与理想连起来生出有益的关系才是真的科学。

把试验与经验来比较。后者是被动的居多,它的次序只是依照来的先后,没有有意的支配;前者则不然,是有意居多,是有目的支配经验、指挥经验。

从来对于经验,大约只有三种方法。

第一是瞎碰。这是盲目的尝试,没有远见,很费功夫,偶然也许碰到很好很精的方法,但总是碰不着的居多。

第二是畏缩。这是少去做事、少去尝试,总之不敢去经验。

第三是试验。以意识做向导,很肯做事,有意识地试验。

一个化学家做试验,一定不是没有计划的去瞎碰,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照预定的计划、应该起什么作用,倘不起什么作用,便把它放在旁的东西里面,看它的计划能否实现。虽然向着将来,而以观察现在事实为根据。故试验的方法只是两层,第一,是有计划;第二,是根据现在事实,不是瞎碰,也不是畏缩,而且与这两种恰恰相反。

这种瞎碰的试验方法也可算是一种试验,但所以不算它是科学的方法,因为它没有预算,定要等到困难发现始能转弯。科学的方法就是在乎预算,一步一步地把将来的作用先布置周妥,有知识上的组织。这是科学方法传播后养成的态度。

我们要提出试验方法的重要分子,即“假设”。这不是空守,也不是武断,只是提出假设来做试验的指挥。   

这个观念很重要,因为科学的试验,不是武断一定不变的,只是暂时认为它有试验的价值。故试验的都是假设的性质,假设它应该起什么作用,起了是对的,不起是不对的。没有一定不变的真理,只有有试验价值的假设。故一个观念,全靠自己当它假设,有待证明,就是看它是否能起应起的作用,还应该有待人家改变它。

譬如有一个新的很重要的主张,依天性习惯,只有两种态度:1.对的,承认它;2.不对的,否认它。自从科学的试验态度发明以后,发生新的第三种态度,就是对于一种主张,以为也许真的,也许假的,只认它为一种假设,认为它有试验的价值,可以做动作的根据。至于它的是否值得认为真或假,都以试验的结果来定。

古来有两种思想的态度:武断的和怀疑的。

武断派不用试验,只是凭理性以定是非。怀疑派认为样样没有真理,只是放任,随遇而安。

这两种虽然都不能使人满意,然都有它的好处。武断派认定一个观念,望前做去;怀疑派不承认绝对的真理,这是它的好处。但它们都没有建设。试验的方法,在有武断派的积极兼有怀疑派的研究态度:有两派之长,而没有两派之短。

试验方法的长处,尤在能真的守旧,真的求新。新的旧的,都不是一概推翻,然也都不认为最后的真理,只是以试验的结果做存在的理由。所以它是真守旧的,也是真求新的。

试验的方法是进步的方法,非但不反对变迁,而且注重变迁。事物不是一定不变的,都以境地不同而变迁。试验方法,最重要在新分子的随时加入,影响于进步的境地,为有计划、有把握的冒险。新分子加入以后,也以试验的结果来定价值。

所以试验方法进步以后,继续发现许许多多的新发明。各种机器等工业上应用的器械,愈弄愈多。因为它无形中有个进步的观念。已经成为定理,故不把古代当做黄金时代。它只是一往直前,因新分子的加入随时变迁,而把黄金时代放在将来。这也是科学的方法的影响。

古代希腊,虽然哲学文学思想很发达,但其哲学没有进化的观念。无论它讲到怎样高深,怎样难懂,总不过古代如何好,现代如何堕落,或不过另提一个理想的时代,绝没有人类向前进化的观念。自从欧洲科学方法进步以后,一天一天的渐有向最好方面前进的观念。这是科学方法以试验结果定价值的结果。

试验的方法固然是进步的向前的方法,但也是守旧的。因为它对于往昔的事实,只要经得起试验都认为有保存的价值。它的往前,以已得的事为根基,而对于过去不存一起推翻的观念。譬如簸谷,轻的都向上被风吹飞了,重的谷的本身依旧存在。试验的方法对于过去的事实存保存的观念,凡是经得起试验的没有不保存的也正是这个道埋。试验的方法对于研究古代的兴趣非但不减少反比从前增加,因为他对于凡是有保存价值的都用试验的态度对待。

试验方法多不是用了去教这个教那个。有了试验方法所生的教训就使学校都应该充满试验的空气。从前的武断态度只是定了章程,永远遵守;或怀疑态度完全没有计划,过了今日不知明日怎么样都各有弊病。我们应该先有一个计划,步步以试验的结果来更变。

现在有求一致趋势,先定了章程,然后办学校,结果只是形式的统一。学校应有试验的计划,办学的、做教师的都随时随地试验,随时随地修正,复以各地试验的结果互相报告,彼此交换意见,彼此纠正;集合大家试验的结果,成为有弹性的教育精神,这不是形式上的统一,是精神上的统一。

 

十一

欧洲教育史上三百余年来有一种很剧烈的争论,一方主张以语言、文字、文学、历史等人文的学问为主要教育,一方则主张以自然科学为主要教育。文艺复兴之后,知文学、历史等学科的重要,故想保存在学校之内,占其重要部分、而反对自然学科的侵入,此种争论,至现在还时有所闻。   

这个长期争论可以引起我们研究哲学上的一个问题,究竟人与自然有什么关系。刚才讲的两派,彼此互相辩论、攻击都是代表错误的哲学。他们以为科学有人的科学,有自然的科学,把人与自然分为各个独立的东西。而教育哲学的问题是怎样可以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不是隔断的、绝不兼容的,而是彼此互相依靠、互相连贯的。

如果人与自然可以严格地分离,那么人文的学问,自然应该比自然科学高一点。但人与自然是不能分离的,自然是人的媒介物。人事关系,无处不以自然为舞台。人天天在媒介物的当中,哪里能分得开呢?故他们以人文的学问与自然科学互争高低的都错误在把人与自然的分离。

人与自然,犹植物与所栽的泥土:植物的生长,与泥土的厚薄肥瘠及日光水分有密切的关系;人的生长之过去与将来,也与自然有密切的关系。

自然界对于人的重要贡献至少也可以有三种:

1.材料。人没有自然界就没有生活的材料。

2.工具。煤、铁、电机、汽机,种种不可少的工具都是自然界所供给的。

3.能力。一切作用的能力都是自然界供给的。光、热、电等的力,固由自然界而来,就是个人的能力也非靠自然界供给不可,没有能力便不能生活了。

所以人与自然分开,便不能知道人的真相。道德精神等话,虽很好听,但其大多数都与材料、工具、能力有密切关系。倘不把自然环境连在一起讲,决不能懂得人类精神道德发展的真相。

语言文字的教育,偶然也会产生几个伟大的人物,但是很少数。他们口头虽讲为人道说法,为天下人类代表,但这些伟大人物,总在少数贵族士大夫的阶级。无论何国,凡是文字的教育,必在有闲功夫的士大夫阶级。大多数的平民,对于他们所谓高尚、看了能鼓舞奋发的人文的学问毫无关系。结果少数人受了教育,大多数人都压下去。极端主张科学,固然也有弊病,但能使人人有管理衣、食、住的本领,供给生活的需要,则比较近于民治的精神,这是科学教育的长处。

科学教育的错处在与人事分离,其长处在与人事密合,使人人能管理自然界的材料、工具和能力。主张科学教育的人也太趋极端,把科学教育当做一种专门学者的教育,结果流于枯燥,不能引起人的兴趣。因为他们所教的都是很专门的名词,很离奇的事实,与人事关系太少了。这一层,是科学家的错处,与主张文学教育的人,对于自然界没有关系的错处正相等。

专门科学固然重要,否则科学怎样能够发展?但自小学起一直进行的科学教育却不能以教专门科学家的方法用已经成熟的科学成绩去教。故科学教育应使与人事有关;人文的学问应使与自然有关。两种争论都应免除,使人与自然不至分离。科学教育苟与人事无关,则效果很少,不过记得几个专门名词与几件离奇事实而已。

科学在学校教育里面不要悬空,其起点就应从人事社会有关的用处下手,渐渐上去,其最后的结果还是要回到人事社会有关的用处,起点在这个地方,结果也仍在这个地方。

不幸西洋教授科学的方法已经固定,与我们所讲完全不对。他们遗传下来的方法,大约只有两种:

1.以自然科学当自然科学教学生。动物、植物、矿物、化学、物理都与人事无关,各科又与别科无关。其实自然界并不隔阂断绝。天然界既然彼此互相打通,教授自也应该彼此互相连贯。故科学教育应利用学生的兴趣,从人事方面下手,使他们知道天然界彼此互相联络的用处。

2.以科学家完成的结果教学生。简单说,这种教法等于语言、文字的教法。使学生记得几个专门名词、专门术语与文学教育使学生记得几个死语言文学有什么区别。因这都与人事没有关系。他们的错误,在于不带历史进化的观念,是一种劣等的办法。须知这种科学是几百年来,多少学者一步一步的积起来的。倘不管它是怎么来的,只是教学生整个的拿去,哪里能见成效呢?学生既不能把几百年来许多学者所积聚的成绩整个拿去,所以应该在训练方面帮他养成一种态度,使他知道所以有现在的结果程序,成效自然大得多了。

如果我们从科学在社会人事方面的用处下手,细心领会,教法也并不困难。下手的方法,如种树、花、五谷都是预备饮食衣服材料的,渐渐地引他们进去。这种与儿童的生活经验都有关系,很容易领会,于是可以一步一步地把科学知识输入,成绩也很大。我简单奉劝提倡科学教育的人,应从与社会人事已发生关系之处下手,在儿童经验之内,不要超于儿童经验以外。

如以电气为例。用抽象的方法向儿童讲电气,怎样能够懂得,即使大一点的儿童也未必能领会。但倘从现在已经成为经验的电灯、电报、电话、汽车中的电池等处,引他进去,儿童对于这种用得着的实物,自然比书本里面抽象的东西容易懂得多了。

照现在教科学的方法,一定有免不掉的困难,就是年少的够不上。但照我们所讲的方法,从极小一直到专门学者,不会间断。种一颗种子,待它出芽、生根,一步一步地上去。动物、矿物、物理、化学都是如此,只要有经验好一点的教师,不难渐渐上去,至于高深。旧法不照儿童生长的次序,骤然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儿童,儿童只要考试及格就抛弃了,至多也不过记得几个专门名词而已。我们所讲的方法,是依照人的知识的生长,一步一步地上去。这种有系统的知识都可以变成他的知识系统中的一部分。

科学教育最后的结果仍应回到人事社会。社会大多数的人都与自然环境有关,农民尤为密切,工人也如此。他们从历史遗传及经验将来种种方法,如播谷、分秧、风车、水车、磨、肥料等都是由祖父传之于父,由父传之于子孙,不明白它的道理,只知向来这样做,大家这样做,保存旧法,不求进步。但是社会进步,必须各方面同时进步。所以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是希望学生都成科学家,是希望科学知识传播得广,传播得远,应用得广,应用得远。产生一二个发明家还是小事,传播应用得广远影响最大。这就是科学教育的最后结果仍然回到人事社会上来。

这种教法不但农工的方法进步,还有大的用处,就是科学知识传播以后,人民的幸福可以增加。农工等大多数人的做工都不知所以然,只是机械地去做,这是一个大缺点。他们对于工作毫无趣味,只因不做不能生活,于是不得不做。这种做工,简直是一种痛苦,直是所谓苦工了。   

科学知识传播以后与农工等各行业的器械都有密切关系,每一业的器械有一业的理由,有一业的兴趣。西方劳动界不安静的原因,虽有多端,而科学教育不普及也是一种,开矿造路等工作都是机械的,没有趣味。科学教育普及以后,这种不安静的现状也许因此减少,因为他们所以痛苦,大半由于对工作没有兴趣,对工作没有兴趣是由于不懂得它的理由,不懂得它的理由是由于科学方法的不传播。

欧美倘于一百年前有先见之明,不阻挡科学的传播,而用正当的方法使大多数人知道科学的所以然,也许现在不只像现在的欧美,而有更好、更幸福的欧美。

 

十二

前几次讲儿童的发展、活动、能力,做教育的基础;以后再讲社会的目的;再后讲近世科学的发展在历史、文化和思想上的影响;最后讲科学方法在学科上的应用。这是以前讲演的大意。

以前的十一次讲演,都把教育的部分分开单独研究。以儿童本能为基础,以学科为方法,以社会生活为目的,都是分开的没有系统的总括的研究。今天把它连贯起来,应用于学制上。自初等高等而中学而大学,一步一步地把它贯串。我们所讲的学理,怎样可以应用到学制上去?哪一种学制应用哪一种学理?

教育的制度,无论那一国都可分作三个时期。第一,是儿童时期。第二,从儿童发达起来,过渡到成人,就是中学的时期。第三,快要成人了,受高等教育的时期。照他长进的次序,第一个时期的教育应该根据哪一种学理,哪一种学理应该应用到哪一个时期上去这是今天要讲的。

先讲第一步初等教育。初等教育根据于两种重要事实:

第一,儿童时期是最初受学校教育的时期。这时期儿童的吸收力最大,伸缩力最强,变好变坏都可以的。

第二,这时期是个基础的时期,不但是中学、大学的基础,尤是他一生事业、习惯、嗜好的基础。

明白了这两种事实,然后可以定初等教育的方针。但是历史传下来有一种很坏的趋势就是把这个时期看得不重要,并且讨厌它,以为不如赶快长大了的好。这时期所求的知识固然较少,但是时期的重要,我们应该承认的。历史上好像都以为不应该有这时期,看不起它,认为这几年不过是枉费了的。所以他们认为初等教育,什么人都可以教。这种趋势实在很坏。

儿童在这愚昧无知的时代,一般人的心理都看他的心当做——只碗、一把壶的样子,这时候要装的东西甚少,自然什么人都可以教了。但是儿童的态度、行为、思想和待人接物的习惯都与他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譬如他有好奇的心理,倘这时候不去鼓励他、利用他,使他养成试验的态度,只是压他下去,那么这心理便变为麻木了。又如好问的心理、冒险的心理都可以养成他研究的态度和勇敢的性质。又如喜与人玩耍,可以利用它成为彼此亲爱互助的习惯,倘压它下去,便渐渐变为孤僻了。这时期所求的知识虽少,但习惯的养成很重要,引导它可以成为好习惯,否则也可以成为坏习惯。所以这时期的教育,比中学高等尤为重要。

从此可知初等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使儿童读许多书,得许多丰富的知识,而在养成将来应用的能力、技能和习惯。这个观念很重要,即使在古代也承认这个道理,只要去看旧式小学教育所定的教材便知道了。古代小学,只有读书、写字、数学三种学科就完了,可见它的意思并不是在要叫他读得好、写得好、算得好,而在养成他一种有用的能力、技能和习惯。

旧式小学教育虽也承认学科是养成能力、技能、习惯的东西,但它的方法与新式的绝对不同。从两种绝对不同的方法底下,自然产生绝对不同的习惯。旧式的单是教学生在一条路上走,不许逸出轨道,天天如此。这种刻板、无用的教法,虽然所教的东西只要一提头就能往下背诵,但一试用到别处,就没有用了。故旧式的教育,无论它承认读书、写字、数学都是养成习惯的东西,而它所养成的习惯总是孤立的、死的、呆板的而不是可以活用的。

我们自然承认读书、写字、数学的重要。在养成能力、技能、习惯,所以知道他功夫在这三种上是值得的、不枉费的。须知这三种是工具,不是叫他能读、能写、能算就完了,还要他知道所以要养成习惯的用处。也不是叫他在一条路上走,也不是叫他当做玩意儿,是要叫他有能力选择好的文学、历史等种种东西,知道为什么那些好的该读,那些不好的不该读。这便是把儿童的生活经验与学科连贯起来。

这些读书、写字、数学须使儿童知道是人生日用的一部分,并不是什么玩意儿。譬如所读所定的字,不要单是认识就完了,还须知道字是代表人物等的名称。就是一个字不是一个独立的字,而是一个人名或物名。数学也是如此,不是空的数目,而是人或物的计算。文章也是如此,不是书本上课堂中的文章,而是真的、经验的记录。总之都不是玩意儿,而是人生日用的一部分。

初等教育虽然以养成活动的能力、技能、习惯为目的,但却不是说这个封期不应该求知识。知识也要求的,却不该从求知识下手。知识应该从养成活动的能力、技能、习惯中得来。教育的基本原理去看几个月的小孩子就可以得到。他的手脚一定时时在那里活动,你若给他一张纸,他先把它团了,然后撕为碎片;见了东西,又要去摸摸是光的还是粗的,这无不是求知识的法门。看去虽似野蛮,却无处不是求知识。故从几个月的小孩子,可以得到教育原理。初等教育所以养成技能习惯,养成的结果自然得到许多有用的知识,不要先当它是一个目的。

不但看几个月的小孩如此,就是成人也有这个道理。农夫于几年当中,懂得土性的肥瘦、肥料的使用、气候水分的关系,何尝是当它知识求来的?人要生活不能不去活动,等到习惯养成以后,自然得到有用知识,而最初目的却不在求知识。农夫的事业就是他的自然结果。石匠、木匠也是如此,锯锉的使用、规矩的理由也何尝当它知识学来?故初等教育一面养成有用的、活动的能力、技能、习惯,一面自然发生知识。这可以说,寓求知识于养成习惯之中。

第二步中学教育的时期。这时期是青年过渡的时代与初等教育略为不同一点。初等教育是养成有用的技能习惯,中学教育则求知识较重。其两个最重要之点就是:自然界是什么东西?人事界是什么东西?

简单说,就是把初等教育时期无意中得来的知识推广到天然界、人事界去。因为青年正要往天然界、人事界中去活动,倘不晓得他们是个什么东西一定有许多不方便。

青年预备将来事业所在的天然界、人事界求知识,这知识可拿广义的历史、地理来代表它,以广义的历史代表人事界,而以广义的地理代表天然界。

高等教育的大学专门学校应该养成专门的人才,不是专门的机械,尤重要者须养成专门的领袖人才。在工业、实业、政治、文学各科的当中,知道它的方法,使别人能在他所开的一条路子上进步。不但事业上做领袖,还要在本门的学问上做领袖,这是高等教育应该根据的。

 

十三

要讲中等教育学制的内容,须先讲明为什么中等教育应该使学生知道天然界、人事界的情形。其理由有二:

1.使学生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哪一种相近,可以对于将来职业的预备,有点标准。中等教育是过渡的时代,倘不能使他知道天然界、人事界的情形,只是叫他自省,决不会有适当的标准。所以应该使他知道天然界有什么东西,怎样情形;人事界有什么东西,怎样情形,知道了然后可以进去做事。

我们知道世界上许多痛苦和不经济,都从选择职业的不当来的。如所选的职业,与本人的能力嗜好不相近:个人方面,因为不能尽其天才,只感痛苦,没有乐趣;社会方面,本可以受他利益的,也因此反受其害了。西方有一句话:“方的柄放在圆的孔内,一定不会适当的”(这话中国也有的),就是这个意思。职业选择不当由于知识不充足。譬如一个能做工程师的,生在农村里头,没有可以看见纺纱、织布等机器的机会,所见的都与他性质所近的不能相投。或者一个能做科学家的,生在城市当中,到处只见街道房子。这些不能得到充足的知识——不能知道天然界、人事界种种事实——就是一切痛苦和不经济的原因。

常人选择职业的大病,在乎选择没有标准,不过是偶然的被动的:不是父母或旁人给他选定的,便是瞎碰来的。痛苦和不经济,都是由此发生。所以最重要的是使本人有充分的知识,广大的眼光,知道天然界、人事界的种种不同,对于哪些有兴趣,哪些没有兴趣。我们看见一种不认识的金属,先用旁的金属去摩擦它,看它的硬度;再加热,看它的熔点;再放在各种酸液里头,看起什么作用。这样一试,不认识的金属,便可以认识了。人才也是如此,先把教育范围推广,看他对于观察某种事业起什么反动。中等教育是人生态度将定的时候,正应推广范围,供他选择将来职业之用。

这种办法,不能单靠学生,教师也应该负责任,看他对于哪一种发生兴趣,便引导他向有兴趣的一方面去。教育的大病,是在不管学生性质相近与否,只是要他及格。教师所应该注意的,是学生为什么这几科好,那几科不好。因为这不仅几分上下的区别,这可以观察学生的天才向哪一面发展。学生对于某科的擅长不擅长,就可以有选择职业的应用。

2.中学教育应避免专门太早之弊。中学时代,是还没有进高等专门或从事职业的时代,应该给他天然、人事界面面俱到的知识,我上次所讲专门太早的种种弊害就可以免掉。

讲明了这两种理由,我们再讲中等教育制度普遍的道理。先讲我们所住的自然界与种种人事的关系。现在还没有一个字可以包括“把自然界的地球当做人类所住的家园,不仅山川河海等物而已”的意义,所以暂用广义的“地理”这个字来代表它。

平常教地理的,只是教人牢记:什么河发源于什么山,往什么方向流,经过哪一府、哪一州、哪一县,到什么地方,与什么小河相会,流入什么海洋;什么山发源于什么山脉,绵延多少里,最高峰多少尺,有什么树木。这些名词,都是很不容易记的,而且没有用处,要用的时候,费几分钟功夫参考一下就知道了,我们另外还有许多不可少的东西。何必花这么多的功夫在没用的事体上面呢?

记这些全靠记忆的琐细事体,与记天花板上、砖地上的破缝多长有什么分别?如其有用,除非把山脉河流与人类生活连贯起来,讲它发生什么关系,如出产等。

研究自然界的根本观念就是人类事业处处与环境有关,处处需应付环境。历史上的事实,都是时代对付天然环境的势力。在消极方面,怎样征服天然界有害的势力,如日光、雨水、猛兽等;积极方面,怎样得用有害的势力为我们做事,建设种种文明,人类的事业处处与天然有关的。这样讲法才可以产生兴趣。

例如讲到天文:书上告诉你,地球转动的轴是有点斜的,斜度几分几秒,因此南半球北半球所受的日光不同。平常教法,总是教人记着斜度几分几秒,因受日光的不同,所以有寒热带,几个月冬天,几个月夏天。这样教法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把它与文化连在一起。如北方因为天气冷、日光少,所以发生什么民族,文化较迟较低。但是人类在这种天文地理不相宜的地方,尚且能与自然奋斗,造出文化,如火的发明、衣服的发明,及北冰洋中捉鱼等,这种都能引起兴趣,可以知道人类在天然界所占的地位。

再用寒带以南受日光较多、天气较温的地方来讲。地势有高山,平原的不同。土性有肥瘠的不同,因此发生的民族,有特别的气质、风俗和习惯。如蒙古的地方,宜于畜牧,所以发生游牧民族,养成居无定所的习惯和勇敢冒险的天性。因职业的关系,所以出产品是油饼牛乳等物。又因天性、习惯、文化种种关系,所以人民好战,在文化史上发生极大的影响。无论东方西方,凡是古代战争,都是北方民族破坏南方文化较高的民族。

再讲到土地肥沃的地方,因为生活较易,居有定所,所以无论东方西方,文化产生最早者总在这等地方。滨海的民族,养成航海通商的习惯和富于冒险的性质。这不过举几个例,日光与人事文化,已经有这么大的关系。这种不但容易懂得、容易记得,有训练心思的功效,还可以使他们知道地理不是只有几个死板板的府、州、县,还有种种人类应有的事业及自然界究竟有什么东西。

这样讲法既把学生的眼光推广,然后渐渐引他到社会政治的问题上去。如英国为什么以这样小的岛国,而能在商业上占这么大的地位,殖民地这么多,运输这么发达?因为在地理上看来,它是个滨海国,而煤铁石灰又都与制造有关。不但历史上的事实容易懂得,就是从地理下手,也可以讲到它地理上的位置、天然的物产与它的文化的关系。于是可以引到社会政治问题。

还有最应注意的,我们与其泛讲这一部分,那一部分不如多用点功夫在重要的一点上。例如泛讲一遍以后,专指定一种高平原的地理、文化、民族、习惯、职业在普通文化的影响。不妨用几礼拜乃至几个月的时间,使他们对于这一部分毫无疑点。再指定滨海也是如此。总之使学生格外了解所学的事实。

以上是讲自然界,其与人生的关系已经如此密切。现在再讲较重于人事方面的,就是“广义的历史”。平常教历史有两种大缺点:

第一,专注重时代年月。什么朝代的起讫,皇帝的生死,种种与学生没有关系的事,使他拼命记着。不知纪年只是代表文化的先后,没有独立的性质,若不注意它所代表的文化变迁、因果关系,只注意它的符号和零碎断片的事实,有什么用处呢?

第二,太注重政治。什么某皇帝哪年即位,某总统哪年就职都是很注重的。还有最多的是战争,某年有什么之战,都是这些没用处的零断的事实。

我们并不是说政治不重要,不过还有许多更为重要的事,如水、火机器的发明、工业、商业、宗教的产生都比王公大臣的生死重要得多。偏重政治史的大坏处是在养成学生一种错误的历史见解。这种历史是贵族教育的结果。在贵族教育的时侯,或者比较的有用。我们现在要讲平民教育,占重要的是工商、物产、宗教、美术等。这种专重政治的历史有什么用处?

譬如工业史,我们从它所得的教训,比政治为多,但是最不完全,重要的事实都无从考查。不过我们可以用进化的观念,把它贯串起来,从蒙昧时代直到现在。石器时代,人类所用的斧、刀、都是石的;后来发现铁,又发明用火化铁的方法,使生铁变成熟铁,渐渐发明纺纱织布的机器,在文明史上都是极重要的。又如中国养蚕的发明,织绸机器的发明,在社会文化上一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都是文化的基础,而从前的历史不注意,真是它的缺点啊!这样教法,可使学生想象能力发展,对于人生的见解格外明了。人类的文化,不是几个朝代、几个皇帝可以造成的。   

不但工业史重要,就是思想知识史也何尝不重要。平常历史的大缺点是花许多功夫去讲几个大英雄、名将的战功,而对于思想、科学、哲学大家反不注重,这都是轻重不适当。

教历史的根本错误是当历史为过去的陈迹,已经死了的东西。我们应该把历史当做活的东西,研究过去是因要知道现在和将来。人类进化的痕迹是连绵不断下来的。这个国家所以像现在的样子,是从前种种势力造成,由此可以推知将来政治、文化、思想、工商业等。就是不要当它记载朝代英雄的历史,而是研究社会的历史,一步一步回头看去都能知道,然后可以懂得解决将来问题的趋势。

总括一句话:无论历史地理,其教授的方法,都应免掉从前琐碎的弊病。地理的山脉、河流里数,历史的朝代英雄、名将都应免除。最好使他们与文化史联合起来。与其肤浅地泛讲,不如提出要点,发挥尽致,使各方面的知识都能用到,养成学生有判断的能力。如此地理、历史两科才与人生发生关系。

 

十四

职业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做工、制造、出产的,另一方面是消费出产的物品。这两方面不能偏废的。就以狭义的工业讲,一方制造,一方也要顾到有人消费,何况普通的工业呢?且这两方面都靠教育,有了教育,始能一方面由有知识的工人制造,一方面复有真能享用物品的消费者。

我们所以要讲这些话,因为知道古来的教育有一很普通的性质,就是把教育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治人的,一部分是被治的。治人的是闲暇阶级,只是做官办政治的。被治的是劳动阶级,只是制造生活的需要。教育则偏向闲暇阶级,给他文学、历史、地理的知识,希望他教育发达了可以做官,可以治人,但是没有什么实用。所以闲暇阶级的教育是偏于一方的。

正式教育既全为闲暇阶级而设,大多数的工人自然没有机会可以享受。他们不做工不能生活,所以所受的教育,只有师父对于徒弟的一点训练,到了出师的时候,连这一点训练也没有了。但是这些还算较有系统的。还有许多不过整日在工场里得到一点本行的知识竟说不到师父的训练。但是这些虽没有书本的知识,也可算得狭义的职业教育。可见职业教育并不是新有的,是古代大多数人都受过的。不过我们的问题是要打破一部分治人的、闲暇的与一部分被治的、劳动的阶级,然后再讲职业教育。

因这不相容的两大部分,我们有一件重要的事实可以注意,就是这个区分全是根据社会的。古代的社会本分为两种阶级,劳动者除了做工以外没有闲暇,一方闲暇阶级则完全不需劳动。于是教育也根本不同。闲暇阶级是用心的,劳动阶级是用体力的。教育只管所谓上等人物,专教他们用心思、记忆、想象,而不必用肢体的运动,所以是文学的教育;劳动一方面,完全用手足,而用不着心思,只要手足灵敏就够了,所以只是一种手艺。社会不同,教育也因而不同。

历史上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很大。他在两千多年前,已为我们定了教育的规程。他定一部分闲暇阶级的教育曰“自由的教育”;而定劳动阶级的教有曰“机械的教育”。自由的教育应该格外注重精神上文学、哲学、修辞学、论理学、文法、音乐,使他理想的能力格外丰富;劳动阶级只要做工就够了,用不着这些东西,所以希望他肢体发达,给他一种机械的教育。这是亚里士多德定下来的规程。希腊虽亡,但它的影响,却两千多年来所逃不了。最近两世纪科学发明、社会变迁了,各项运动始渐渐把这划分两部分的意见打破,但因人入太深,故还不能完全打破。

西方虽然注重工业很久,但打破文学教育,注重职业教育,不过是最近五十年的事。反过来看中国,别处虽与西方不同,而这一层却也不知不觉地造成阶级的教育,注重文章、文学等书本上的东西。

最近来的时代,科学进步。科学里面有许多要用心而非兼用肢体不可的。应用科学,肢体尤为重要,在室内要用肢体试验,出去则有侧量等。民主运动,渐渐看重劳动者。商业发展,知道生计是社会的基础。合起这几方面来,养成一种新的见解,知道从前的观念错了,从前所看不起的,现在都应该抬高了,由此打通劳心劳力的阶级,可以研究职业教育——打通的社会中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最重要的观念就是职业教育并不是“营业教育”,不是做专门行业的教育。做专门行业的教育是机械的,用不着心思和高深的学问,只希望养成本行的专门技能就算了。但这不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应该注重使人懂得实业、工业所应知的科学方法:一方应用手足肢体发展的本能,一方不能不注重知识,知道科学的所以然。否则对于行业没有趣味。倘能知道科学的所以然,则随时可求革新进步。不但做工方面,就是享受工业的方面,也可以革新进步。   

职业教育有两种弊端,不可不防备避免的:

第一是千万不要认定某种人天生成做某种事业的。有了这个观念,便在青年时代给他很狭隘的行业训练,后来不能改行。这个结果很危险,在这变迁的社会当中,往往把人才糟蹋了。补救的方法是给他们博大广阔、面面俱到的教育,使他们的心思技能,有格外广阔的根基,能于短时间内变成某业的人才。

第二是千万不要以现在的实业、工业程度做标准。社会是常常变迁的,等到训练好了,外面早已变更,不适用了。学生偏向此种行业,很难改换。现在是工业变迁的时代,教育应该用将来的工业为标准。倘现在所教过了几时不能适用,那便不该教。中国现在尤其如此。教育应该给他基础的方法技术,使他心思耳目都极灵敏,随时可以进步。这比狭义的训练好得多。   

我所讲注重知识思想,并不是把工作一部丢了,就是讲普通教育时,也不主张不用肢体。科学发展,即知单靠知识思想是不够的,所以要去试验。单有工作、单有文学,我们都不承认,最好是把知识思想在科学试验室当中训练,这才是我们希望的教育。

做工的重要,不但做工的,就是将来预备做管理人的,也应该实地练习。倘只知道一点学理,却恐怕衣服弄脏,不肯去实地练习,这个人要得很有成绩的管理,一定办不到的。我们从经验证明,凡是有好成绩的管理人,都是从底下起来的,所以他能知道工作的内容。

刚才讲的还限于有职业的人的关系。现在从民治的国家社会来看,应该如何下手:

1.是人人都要做工,做一部分的有用事业,为社会贡献。倘不做工而只是分利的便是惰人。

2.做工的报酬不但金钱,尤须要使他们长进。我们应该替他们设法,使他们的脑筋不会饿死。不可使他只能做这样,不能做那样;而要使他知识思想有趣味、有进。

诸君知道全世界的工人现在成为一个最危险的大问题。其所以如此危险,不但是时间、工资的问题,其重要之点乃在工人对于工作没有趣味,没有发展知识、运用心思的机会。他们所不满意的就是单靠物质上的报酬的不够。由此可以推到中国,这个问题尤其重要。对于这一点,将来做国家领袖者,不可不注意。

 

十五

无论哪一国讲教育的人都公认教育最高的、最后的目的是道德教育。

大家虽然公认道德教育是教育最高、最后的目的,但都觉得困难,不知怎样可以做到这道德教育的目的。学校中的功课,有许多如读书、写字、习算等科,表面上往往似与道德无关。那么,教育的最高、最后目的既是道德,而给他们的教育,如读书、写字、习算等却都是知识一方面的,不是自相矛盾吗?

最普通的办法就是以为道德确是重要的,道德教育确是不能去掉的,所以于各科之外,特别添设一科,曰修身,或曰伦理,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以补助别科所不能做到的地方。这种方法其实是没有功效的。教那些纸面上、理论上的道德,谓能影响于实际的行为,绝不是做得到的事。

有许多地方,从表面看去,知识可以影响于人生的行为的,如知道冷的、热的,可食的、不可食的等都立刻可以与人生的行为有影响。

这一部分似有影响,但还有许多,如记得地理上许多名词,与人生无关的。又如测量的人,不能不知道三角,而竟有许多人记得三角的公式,而不能实地测量;冶金的人,不能不知道化学,而竟有许多人记得化学的公式而不能冶金。由此可以知道,知识也有不能影响人生行为的。所以我们的问题,是在怎样求知识而能使它于人生行为有影响。

修身书本上理论的道德,所以不能影响于人生行为也与刚才所讲的道理一样,因为有许多地方太抽象了。大凡知识不能影响于人生行为,多半根于两个原因:一是不能引起人的愿意或欲望;二是即使引起了,因为知识不够而不能知道怎样去做。

冷热等知识本来根于人的欲望,所以能于行为有影响。倘离开太远了,则不能引起欲望,或引起了而不知怎样去做,于人生行为有什么关系呢?

还有一层大的困难,就是倘把道德教育与别科平等,特设修身、伦理等名目,是把道德与别科分离了。而实际上道德却不是独立,在另一范围,而与各科有密切关系。这样看来,学的时候是单纯的、分离的,而实际应用起来是与别科联合的,自然不能于人生行为有关了。

我并不是说道德不可单独研究。单独研究,未尝没有价值。但是单独研究学科,未必靠得住能影响人生的行为。不能影响人生行为的学科,无论如何有价值,于儿童的道德观念还是毫无益处的。所以我们把这一层方法丢开,回到别的学科与人生有何关系的问题上来。浅看去,有许多显而易见与人生行为有关的。如使学生养成许多良好的习惯,如专心、有恒、正确、忠信等都是知识,而可以养成道德习惯的。

但是这些习惯,虽可使与道德有密切关系,也须看教法的怎么样。教法好的发生好的习惯,否则也许发生坏的习惯。譬如专心一种习惯是要使他有责任心,但倘教得不好,可以造成虚伪或潦草的习惯。这要养成好的习惯,非有好的教法不可。

还有困难之点,是怎样可以使养成的好习惯,不但在教员面前,就是在外面也不改态度。有许多习惯是表面的,不是内面的,所以一到外边,便恢复他的潦草等习惯了。我们注重的地方就是怎样可以使他的习惯,不是表面的而由于内面的思想愿望发生的。由内面的思想愿望发生的习惯才是与道德真有密切关系。

养成内面的思想和愿望等知识心理上的习惯,照我看来,有三种最为重要:虚心或曰公开的心,知识的诚实,责任心。

1.虚心或曰公开的心。什么东西使我们的心闭住,这个原因大约有三:

1)成见。即以先入之见为主,凡先入的都是为不错的,倘后来的有不相投的事情,便用此先入之见出来抵抗。

2)骄傲。即以我见为主,凡新理与别的道理不与我见相合的都要抵抗。

3)自私自利的观念。凡是于我有利的都是好的,否则都是不好的。

“虚心”与这三种恰恰相反。凡求真理时,无论与成见或我见相符与否,也无论于我有利与否,只要是真理便领受它,这才是所谓虚心或公开的心。

这种去掉成见、我见和自利观念的虚心,表面上虽与知识有关,是知识方面的事,其实与人生行为也有密切关系。例如“公正”是道德上的问题,然要做到公正,而先有成见,则如何行呢?因必须有容纳人家的观点和意见的虚心,然后能做到公正。又如“慷慨”,不是道德上的问题吗?然倘不先去掉成见,如何能慷慨呢?“公正”和“慷慨”两种如此,我们可以推知虚心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而与道德上养成容纳反对的意见和观点的习惯很有关系的。

从前批评教授法的大坏处在乎阻碍虚心习惯,养成我见和成见的习惯,如注重一致,无论如何不同的一定要叫他强同,照一定的规程去做。这很可以养成我见,因为它的趋势,养成全班以先生的话为标准,考的时候,照样揣摩,决不能引起虚心的观念。还有一种坏处是照一定答案去做,如背书,一字也不能错。这种教法很可养成我见、成见的态度,所以是虚心的习惯的大仇敌。

换句话,虚心就是要人讲理。怎样讲呢?如说做事不要先有成见,不要先顾自己利害,总要顾这事体本身的利害,这就是虚心。照旧法的教授,先生叫学生牢记所讲的东西,养成一种盲从的、呆板的习惯。这便是不讲理,不讲理就是不虚心的缘故。

2.知识的诚实。诚实是道德,平常用在办事上或营业上。而知识上的诚实,即指承认事实的价值。你错了,你自己须能承认;你的仇敌对了,你也须承认他。不要事实如此,我见如彼,一味颠倒是非、装面子、文过都是知识上的不诚实。

知识的诚实既是只认事实,不认利害,所以有许多旧的教法,只能养成“二心”。

学校的二心是什么呢?就是心思一方上课,一方想他们自己的上天下地的事体。考试时不准把他们自己所想的写出,只准照先生所讲一字也不能错,这自然只可养成二心的习惯了。还有什么知识上的诚实。

3.责任心。责任心怎样讲呢?大概是两种意思:第一,做事靠得住,不会耽误。第二,无论这事的结果如何,利害难易如何,自己既承认要做了,不肯推诿给别人,就是自己肯担负所做的事的结果的责任。

责任心的习惯,虽是道德方面的,而内中还有知识的部分。小孩子本不懂什么责任,也说不上责任,但他做事,总预先看看效果然后干下去。效果既然看见了,无论如何总是要做。倘不见明白的效果,上了人家的当就无所谓责任心。知了效果,知了效果于我有利有害还是做下去,这才是责任心。所以责任心中知识的部分很占重要的。

责任心的两层:一是靠得住,二是知了效果,不顾利害做下去——好像对于人情很不普通。但是教育倘有适当的教法使人类养成道德的观念,能预先推算此事的结果,每事于未做之先决定做否,既做了,无论是有害的也要做下去了。养成伟大的人格,下手处不在太高,不过如此而已。这是学校内应该细心体察以养成的。

为什么世界上终能以少数人的武力支配大多数人的行为?这就是大多数人不负责任的缘故。大多数人因为不肯预料结果做决定的根据,把支配世界的权利让给少数强有力的武人。这是现在还逃不出武力支配世界的大原因。

不但如此。大多数人不负责任也并是世界民主政治发展迟缓的原因。人人本来不愿意受人家支配的,而何以人类竟让少数人支配了几千万年?这因为大多数认为自由固然不错,但要做到自由,非常麻烦。有自由固好,要麻烦实在不好。因为怕麻烦,所以连自由也不要了罢,所以宁愿几千万年的让少数人去干,不自由也不要紧。

我们的问题是现在学校对于责任心的关系。照现在的学校管理,断不能养成学生自己判断的责任心。现在的学校,只有两种东西负责任,一种是教员,一种是教科书,而学生负被动的责任。他不过把先生所教、书上所有的照样背出来,没有预备效果的能力和判断的能力,自然没有所谓对于自己所做的事的结果的责任心了。

责任心还有做事靠得住做到底的一部分。这一部分现在的学校也是不能办到。单靠书本,不讲应用,怎样可以使它靠得住、做到底呢?故责任心中这较轻的一部分尚且做不到,自然不能做到较大的一部分了。所以学校功课宁可少一点,终要使他做到底以养成他的责任心。

我们现在要问,道德教育是不是可从表面的知识使他与真的道德连起来?倘真明白了道德为教育最高最后目的,那么应该找方法使行为与道德打通,知了便去行。这样也许可以做到道德为最后的教育目的的希望。   

这是当今教育一个最大问题:教育还是注重养成心理的习惯,如虚心、知识的诚实、贵任心的呢?还是只要读书多,在成绩展览会中可以出风头就够了的呢?倘注重前一说,那么教了这些科学并不是当做最后目的,而是一种方法,用以养成虚心、诚实和有责任心的人格。这是一个最大问题。

 

十六

所谓社会的目的,便是道德的目的。例如单讲社会的目的,其意就是要养成一种人品,能在社会有益,能做社会有用的一分子,这个目的,自然就是道德的目的了。须知道德有三个部分:知识、感情、能力。先有了知识,知道因果利害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然后可以见诸行为。不过单有知识,而没有感情以鼓舞之,还是不行,所以又要感情,引起他的欲望,使他爱做,不得不如此做,对于社会,有一种同情和忠心。但是单有知识,感情还没有用,所以还须有实行的能力,对于知道了要做和爱做不得不做的事体用实行能力去对付它。

实际的问题是怎样可以使学校教育的学科,如语言、文字、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不但使学生记得,还要使他懂得社会方面的重要。他的知识能增加社会方面的同情;他的训练有实行社会生活的能力。所有学科都应做到道德的三部分,就是使每种学科都是社会的。例如语言,是彼此交换意见的工具,一切行为和意见的较为统一都是语言的效能,更容易知道是社会的。因为没有语言,意见行为不能相通,便不成为社会了。

语言文字不是个人认识了可以摆架子,表示自己所受的教育,比别人格外高深之用,也不是专为个人可以自修之用。其用在于养成社会共同生活的观念,扩充眼界,不为地方的局部的观念所限。通信作文等都是最重要的作用。再大而至于社会共同的知识学问,遗传习惯,不但感情方面,还及于知识能力方面。故道德不是直接的是间接的,各方都可以助成社会的习惯、能力和感情,便是道德的教育。

教育的社会的目的和道德的目的的意思,可以把教授法、管理法和组织法一起贯串。我们很可以把这观念做个试验,看他是否能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品格。我想以这个观念贯串教育的宗旨,看他哪一点成功。哪一点失败,然后逐渐的修正,一定得到很好的结果的。道德教育的重要就因为他无往不在,所以断不是修身、伦理等科以一二小时的训练功夫可以办得到的。唯各方面都含有这道德教育的大目的,然后可以做到。

从哲学讲,道德教育的含意很深,最重要的是“个性”与“社会”的关系。道德教育不如旁的教育,它一方面发展个性,养成个人的知识、能力、感情,一方 面发展之后,还须使社会的同情格外增加。所以问题在怎样使个性发展,同时并把同情的范围扩大,对于社会情愿尽忠,情愿牺牲。   

这个问题的所以困难,因为社会与个人很似背驰的。所以倘个人方面太注重了,或社会方面太注重了都有流弊。个人方面太注重时,每每流于自己出风头,不惜凌驾别人,或独善其身,与别人没有关系。社会方面太注重时,又每每流于个人不负责任,以为古代如此,大家如此,我何必有所主张。故个人与社会,不但方向不同,直似互相妨碍,道德的问题自很难解决了。

这个问题与民治主义的问题是一样的。怎么说呢?民治主义也有同样的两方面。一方要使人人的个性有充分发展的机会,无论门户、家产、等级都须有机会发展他天然的能力。一有还要顾到社会方面共同意志的需要。换句话说,就是人人发展他的个性,因为期在能做社会中有用的分子,辅助共同意志的表现。共同意志是至高无上的,个性的发展,在能对于共同利害负责任,有牺牲的精神。民治主义的社会个人两方面与道德问题的社会个人两方面是一样的。

学校教育怎样可以帮助解决这个不但道德并是民治主义的问题呢?就是学校不但是预备将来的社会生活,简直学校本身就是社会生活。学校本身既当做社会看,那么也同社会一样,有个人社会两方面。个人方面,一点一点地把他秉性所近、嗜好所近,或特别善良的个性提出来,使它能充分发展。社会方面,养成他的社会的知识,使他知道现在和将来社会的种种需要,及各种行业对于社会的种种关系。再说,共同生活尤须有牺牲的精神,情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为社会共同的利益谋发展。这样而后可以做到将来社会生活的目的。

学校内的民治与外面的民治一样应该注意的重要之点就是每一个人不是只配做领袖、也不是只配做辅从的。民治的大仇敌就在一面少数人只做领袖,不做辅从;一面大多数人只做辅从,不做领袖。真正民治精神在乎领袖与辅从都从才具上分出来:甲对于某方面有长处的,在某方面是领袖,同时对于没有长处的方面,还是辅从;乙对于另一方面有长处的,在另一方面是领袖,但对于甲的方面仍是辅从。这样领袖和辅从同时交互并做才是民治主义的真正目的。

团体中领袖是不可少的,但只做领袖不做附和,只出令而不受令则习惯范围狭小,渐渐与大多数人隔离,不能做团体的一部分。倘不做领袖不能发展天才,在学校中只知附和先生所讲或附和教科书,或附和同学,这种人对于团体非但不能有所贡献,简直是团体以外的人。补救的方法就是使领袖人才越多越好,一方做领袖,同时在他方做附和。讨论商量的结果以全体的力量执行。领袖者一方拿出人格上的热力来,同时一方受许多人的贡献,则领袖者也得益处。结果大多数人都是团体的一部分,才是道德的、民治的问题的解决。

 

 

1-9